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留身的意思、留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留身的解释

(1).拘留人身。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 蜀王 妃父 杨誉 ,在省竞婢,都官郎中 薛仁方 留身勘问。”

(2).谓朝臣退去,请准独留,向上面奏。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中:“本朝宰执日同进呈公事,遇欲有所密启,必先语閤门,使奏知。进呈罢,乃独留身,谓之留身。”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八:“ 文靖 早朝,留身,奏曰:‘闻禁中贵人暴薨,丧礼宜从厚。’”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干局》:“ 丁晋公 执政,不许同列留身,唯 王文公 一切委顺,未尝忤其意。 文正 谓 丁 曰:‘欲面求恩泽,又不敢留身。’ 丁 曰:‘如公不妨。’”

(3).指保住性命。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明春二公论战》:“因策马归,故身不预难,其后卒以灭敌,盖留身有待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留身作为古汉语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三个维度解析:

一、本义指身体的存续状态。《汉语大词典》释为"滞留躯体",常见于宋元文献描述官员面圣后的特殊礼仪,如《宋史·职官志》记载宰执"留身奏事"制度,特指朝会结束后单独留下禀报机要事务的行为。

二、佛教典籍中引申为修行境界。《佛学大辞典》载该词可解作"留驻色身",指高僧通过禅定功夫延长寿命以完成度众誓愿,如《高僧传》所述西域僧人"留身三年以待法传"的记载。

三、现代汉语发展出保留本体的引申义,《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保持自身完整"的释义,多用于哲学讨论与文学创作,例如"在洪流中留身不染"的修辞表达。该词在不同语境中始终承载着存续与坚守的核心语义。

网络扩展解释

“留身”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三种含义,其解释和用法可根据不同语境有所区别:

  1. 拘留人身
    指将人扣留或限制自由。此用法多见于唐代文献,例如唐·吴兢《贞观政要》记载:“薛仁方留身勘问”,即指官员拘留涉事人员进行审问。

  2. 朝臣单独留下面奏
    此为宋代政治术语,指大臣在早朝后请求单独留下向皇帝密奏。据宋·徐度《却扫编》载,宰执大臣遇密事需启奏时,“进呈罢,乃独留,谓之留身”。这一用法体现了古代君臣奏对制度的特殊性。

  3. 保住性命
    清代文献中引申为“留存生命以待时机”,如昭梿《啸亭续录》提到将领“留身有待”,即通过谨慎行事保全自身。

补充说明:

建议在阅读古文时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该词,优先参考前三种经典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磅秤傍近不花嵾嵯冁然而笑丑史春旦躭玩丹霄大厅电色调拳斗方名士敦修分意噶隆更多刮辣辣贯百黄纁毁誉参半胡拿昏丧燋沦桀起进围九边开襟况乎夸赏老面子凉炒麪辚輑龙飞凤舞买王得羊面创鸣蛇木柴纳赂平乐迫勒破晓气孱惬惬气团驱伤韧干沙丁圣皇水墨画苏联誊黄詑谩挽夫委的文弱书生问坠屑怀析耕袭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