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先断后闻的意思、先断后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先断后闻的解释

谓先处理后奏闻。《北史·宇文护传》:“ 护 第屯兵禁卫,盛於宫闕,事无巨细,皆先断后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先断后闻"是汉语中具有历史渊源的四字短语,其核心含义指在处理事务时先做出决断再上报或告知,体现了古代行政体系中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关系。该表述可拆解为两部分解析:

一、词义构成

二、历史应用 该原则常见于古代司法与军事领域,《资治通鉴·汉纪》记载刺史"得以便宜从事,先断后闻",指地方官员遇紧急事务可先行处置再奏报朝廷。明清时期《大明会典》更明确规定边关守将"遇虏警急,径自调兵,事毕奏闻"的"先断后闻"特权。

三、现代延伸 在当代汉语中,该短语常被引申用于管理学领域,形容在突发事件中负责人当机立断的决策模式。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决策方式需建立在对规章制度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与"先斩后奏"的僭越行为存在本质区别。

网络扩展解释

“先断后闻”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xiān duàn hòu wén,其核心含义是先处理事务,之后再向上级或君主奏报。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字面含义

    • “断”指决断、处理;“闻”指向君主或上级报告。合意为“先决断后禀告”。
    • 近义词:先斩后奏、先行后闻()。
  2. 出处与典故
    源自《北史·宇文护传》记载:“护第屯兵禁卫,盛于宫阙,事无巨细,皆先断后闻。”
    描述北周权臣宇文护独揽大权,无论大小事务均自行处理后再上报皇帝()。

  3. 用法与语境

    • 多用于形容掌权者独断专行,或紧急情况下绕过常规流程的决策方式。
    • 语法功能:作谓语、定语或宾语(如:“他行事常先断后闻”)()。

扩展信息


示例与对比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北史》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国学大师网)。

别人正在浏览...

白楼板荒抱犊悲戚摈退婢媵波斯不肩参偶豺狼成性菖蒲惩忿川口大余电子电压表调虚嚣多头二钺坊隅负托刮涤光易光音天官名酣讴恒常诲谟胡荽极区捐监克勤夸谩堀强老寡澧沛论法瞒天要价盟要冥虚默化潜移闹跑肚内眄漂白披头迁殂前料轻劲秦俑七子均养取成囷廪攘袂引领人亡物在三阳开泰神惠师用庶庶送往视居肃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