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断后闻的意思、先断后闻的详细解释
先断后闻的解释
谓先处理后奏闻。《北史·宇文护传》:“ 护 第屯兵禁卫,盛於宫闕,事无巨细,皆先断后闻。”
词语分解
- 先的解释 先 ā 时间在前的,次序在前的,与“后”相对:先前。先期。原先。先驱。先河(中国古代帝王先祭黄河,后祭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后称倡导在先的事物)。先觉(?)。先见之明。先发制人。 家族或民族的较早的一代
- 闻的解释 闻 (聞) é 听见: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闻。传闻。见闻。 出名,有名望:闻人。闻达。 名声:令闻(好名声)。丑闻
网络扩展解释
“先断后闻”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xiān duàn hòu wén,其核心含义是先处理事务,之后再向上级或君主奏报。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
字面含义
- “断”指决断、处理;“闻”指向君主或上级报告。合意为“先决断后禀告”。
- 近义词:先斩后奏、先行后闻()。
-
出处与典故
源自《北史·宇文护传》记载:“护第屯兵禁卫,盛于宫阙,事无巨细,皆先断后闻。”
描述北周权臣宇文护独揽大权,无论大小事务均自行处理后再上报皇帝()。
-
用法与语境
- 多用于形容掌权者独断专行,或紧急情况下绕过常规流程的决策方式。
- 语法功能:作谓语、定语或宾语(如:“他行事常先断后闻”)()。
扩展信息
-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可褒可贬。
- 褒义:体现果断、高效的决策能力;
- 贬义:暗示专权或无视程序()。
- 历史背景:常见于古代政治场景,尤其是权臣或将领因特殊职权或局势需要临时决断()。
示例与对比
- 例句:
“边疆战事紧急,将军先断后闻,率军迎敌,事后才向朝廷奏报。”
- 对比“先斩后奏”:
两者含义相近,但“先斩后奏”更强调“执行后报告”,而“先断后闻”侧重“决策后报告”()。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北史》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国学大师网)。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先断后闻》的意思
《先断后闻》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在没有全面了解情况的情况下,就匆忙地做出判断或决定。它强调了在决策过程中必须先做出决策,然后再去了解背后的原因或后果。
《先断后闻》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先断后闻》的部首拆分是先(立刀旁)+断(断刀旁)+闻(门字旁)。其中,先的笔画是5画,断的笔画是4画,闻的笔画是9画。
《先断后闻》的来源
《先断后闻》最早出自《孟子·离娄下》。孟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言论被整理编撰为《孟子》,成为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
《先断后闻》的繁体字
《先断后闻》的繁体字为《先斷後聞》。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先断后闻》的古代写法为「先斷後聞」。
《先断后闻》的例句
他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先断后闻地作出了反应。
《先断后闻》的组词
组词:先驱、断臂、闻见、先进。
《先断后闻》的近义词
近义词:先有条件再行、立威走煞。
《先断后闻》的反义词
反义词:静观其变、审时度势。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