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先断后闻的意思、先断后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先断后闻的解释

谓先处理后奏闻。《北史·宇文护传》:“ 护 第屯兵禁卫,盛於宫闕,事无巨细,皆先断后闻。”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先断后闻”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xiān duàn hòu wén,其核心含义是先处理事务,之后再向上级或君主奏报。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字面含义

    • “断”指决断、处理;“闻”指向君主或上级报告。合意为“先决断后禀告”。
    • 近义词:先斩后奏、先行后闻()。
  2. 出处与典故
    源自《北史·宇文护传》记载:“护第屯兵禁卫,盛于宫阙,事无巨细,皆先断后闻。”
    描述北周权臣宇文护独揽大权,无论大小事务均自行处理后再上报皇帝()。

  3. 用法与语境

    • 多用于形容掌权者独断专行,或紧急情况下绕过常规流程的决策方式。
    • 语法功能:作谓语、定语或宾语(如:“他行事常先断后闻”)()。

扩展信息


示例与对比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北史》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国学大师网)。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先断后闻》的意思

《先断后闻》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在没有全面了解情况的情况下,就匆忙地做出判断或决定。它强调了在决策过程中必须先做出决策,然后再去了解背后的原因或后果。

《先断后闻》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先断后闻》的部首拆分是先(立刀旁)+断(断刀旁)+闻(门字旁)。其中,先的笔画是5画,断的笔画是4画,闻的笔画是9画。

《先断后闻》的来源

《先断后闻》最早出自《孟子·离娄下》。孟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言论被整理编撰为《孟子》,成为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

《先断后闻》的繁体字

《先断后闻》的繁体字为《先斷後聞》。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先断后闻》的古代写法为「先斷後聞」。

《先断后闻》的例句

他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先断后闻地作出了反应。

《先断后闻》的组词

组词:先驱、断臂、闻见、先进。

《先断后闻》的近义词

近义词:先有条件再行、立威走煞。

《先断后闻》的反义词

反义词:静观其变、审时度势。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