鞉牢的意思、鞉牢的详细解释
鞉牢的解释
鼓名。《文献通考·乐九》:“鞉牢, 龟兹 部乐也。形如路鞉,而一柄叠三枚焉。古人尝谓左手播鞉牢,右手击鸡娄鼓是也。”
词语分解
- 鞉的解释 鞉 á 古同“鼗”:“鞉磬柷圉。” 笔画数:; 部首:革; 笔顺编号:
- 牢的解释 牢 á 养牲畜的圈(刵 ):虎牢。亡羊补牢(喻事后补救还不为迟)。牢笼。 古代称作祭品的牲畜:太牢(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之称)。少牢(诸侯宗庙,用羊、豕之称)。 监禁犯人的地方
网络扩展解释
“鞉牢”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1.基本释义
- 拼音:táo láo()。
- 词义:指一种古代鼓类乐器,属于龟兹部乐(古代西域音乐体系)的打击乐器。
2.结构与演奏方式
- 根据《文献通考》记载,鞉牢的形制类似“路鞉”(可能为同类鼓器),但结构更为特殊:一个柄上叠置三枚小鼓,演奏时需左手摇动鞉牢,右手同时击打鸡娄鼓(另一种鼓),形成组合节奏()。
3.历史与文化背景
- 龟兹部乐是汉唐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原的乐舞形式,鞉牢作为其中的乐器,反映了古代中外音乐文化的交融。这类乐器多用于宫廷或宗教仪式,具有鲜明的异域特色。
4.词源补充
- “牢”在古汉语中本义为关牲畜的栏圈,后引申为“坚固、固定”等含义(),但此处“鞉牢”为复合专有名词,可能与音译或特定功能相关,而非单独拆解字义。
“鞉牢”是古代西域音乐中的特色乐器,形制独特且演奏方式复杂,体现了多元文化对中华传统音乐的影响。若需进一步探究其音乐学细节,可参考《文献通考·乐考》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鞉牢》的意思
《鞉牢》是一个没有现成的中文词汇,无法给出确切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
由于《鞉牢》不属于现有的中文词汇,所以它没有明确定义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来源
没有确凿的来源证据显示《鞉牢》是一个古代或现代的汉字词汇。可能是一个造词、罕见字或拼写错误。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确定其来源。
繁体
由于没有确切的来源和定义,《鞉牢》在繁体中文中也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考虑到《鞉牢》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古代汉字,无法提供具体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例句
由于缺乏确切的定义,无法给出具体的例句。
组词
由于没有对《鞉牢》的确切定义和来源,无法确定是否有相关的组词。
近义词
考虑到《鞉牢》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来源,无法给出近义词。
反义词
由于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来源,无法给出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