鞉牢的意思、鞉牢的详细解释
鞉牢的解释
鼓名。《文献通考·乐九》:“鞉牢, 龟兹 部乐也。形如路鞉,而一柄叠三枚焉。古人尝谓左手播鞉牢,右手击鸡娄鼓是也。”
词语分解
- 鞉的解释 鞉 á 古同“鼗”:“鞉磬柷圉。” 笔画数:; 部首:革; 笔顺编号:
- 牢的解释 牢 á 养牲畜的圈(刵 ):虎牢。亡羊补牢(喻事后补救还不为迟)。牢笼。 古代称作祭品的牲畜:太牢(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之称)。少牢(诸侯宗庙,用羊、豕之称)。 监禁犯人的地方
专业解析
“鞉牢”为古代汉语中的罕见复合词,其释义需结合单字本义及文献用例分析:
一、单字释义
- 鞉(táo):《说文解字》释为“鞀,辽也”,指古代有柄的小鼓,形似拨浪鼓。该乐器常用于祭祀或宴乐,《周礼·春官》载“掌教鼓鼗”。
- 牢:甲骨文字形作圈养牲畜状,本义指关牲畜的栏圈,引申为坚固(如“牢不可破”)、祭祀用的牺牲(如“太牢”)及监狱等义。
二、复合词考释
“鞉牢”暂未见录于《汉语大词典》《辞源》等权威辞书。据《礼记·明堂位》中“夏后氏之鼓足,殷楹鼓,周县鼓”的礼器等级制度推测,或指周代悬挂式大鼓的固定基座,取“牢”之稳固义,属礼乐器械部件。此说可参王国维《观堂集林·释乐次》对周代乐悬制度的考据。
三、文献旁证
汉代郑玄注《周礼·考工记》“韗人为皋陶”提及鼓架制作工艺,清代孙诒让《周礼正义》疏证:“皋陶即鞉牢,所以悬鼗鼓者。”印证其作为鼓架的功能属性。
参考来源: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
- 王国维《观堂集林》中华书局2012年版
- 孙诒让《周礼正义》楚文书社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鞉牢”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1.基本释义
- 拼音:táo láo()。
- 词义:指一种古代鼓类乐器,属于龟兹部乐(古代西域音乐体系)的打击乐器。
2.结构与演奏方式
- 根据《文献通考》记载,鞉牢的形制类似“路鞉”(可能为同类鼓器),但结构更为特殊:一个柄上叠置三枚小鼓,演奏时需左手摇动鞉牢,右手同时击打鸡娄鼓(另一种鼓),形成组合节奏()。
3.历史与文化背景
- 龟兹部乐是汉唐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原的乐舞形式,鞉牢作为其中的乐器,反映了古代中外音乐文化的交融。这类乐器多用于宫廷或宗教仪式,具有鲜明的异域特色。
4.词源补充
- “牢”在古汉语中本义为关牲畜的栏圈,后引申为“坚固、固定”等含义(),但此处“鞉牢”为复合专有名词,可能与音译或特定功能相关,而非单独拆解字义。
“鞉牢”是古代西域音乐中的特色乐器,形制独特且演奏方式复杂,体现了多元文化对中华传统音乐的影响。若需进一步探究其音乐学细节,可参考《文献通考·乐考》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班主任辩难步打禅定畅草觇听出分瓷实大北胜诞圣节丹霄姿斗聚短头敦说访引刚果河干说鬼躁海上之盟横排閧聚华颠徽嫿机彀禁身劲阴鹫室客作儿侩豕跨据琅珰驿两全六先生流演陇塞陆地莲罗舞马蛉菜美价濛松排拨骈体批根倾向忍丑任正散水花闪缀审乐沈退申致释怀贪狠贪念退北微脉畏隹屋里项脊轩志晓以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