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班敍的意思、班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班敍的解释

亦作“班叙”。1.犹颁布,施行。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重之以明德,班敍海内,宣美风俗。”《晋书·皇甫谧传》:“且吾闻招摇昏迴则天位正,五教班敍则人理定。”

2.班位的次第。 唐 马总 《乞朝觐表》:“臣获蹈舞班叙,亲承德音,却归方隅,生死荣幸。”《宋史·舆服志四》:“已上品位职事,据令文,但言四品、五品,亦不分班敍上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班敍(bān xù)是汉语中的历史词汇,现多写作“班序”,指按照等级、次第进行排列或叙用的制度。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尚书·舜典》“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的记载,其中“五服三就”即隐含着班序制度的雏形。

从构词法分析,“班”本义为分玉,引申为等级区分;“敍”通“叙”,指次序、排列。二者组合后,特指古代官僚体系或礼仪活动中按官阶、品级制定的序列规则。如唐代孔颖达在《尚书正义》中注疏:“五服之差,同就三处,各以轻重为三等,此谓罪之班序也。”

现代权威词典中,《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按官职或等级排列的次序”,引证宋代欧阳修《南省试进士策问》:“考其班序之次,察其才能之实。”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官制、礼制体系,如《周礼》记载的“以九仪辨诸侯之命,等诸臣之爵,以同邦国之礼”即属班序制度的典型应用。

需注意的是,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多作为历史术语出现在古籍研究或典章制度分析中。相关研究可参考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著的《中国古代官制讲座》。

网络扩展解释

“班敍”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文献中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2.核心含义

3.词源与结构

4.使用场景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或查阅《晋书》《宋史》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阿丈半米嬖宠不量不韪怊怊察狱诚効次乘鏦杀打门捣蒜掉罄丁零当啷鼎跃钉座梨地头地脑动片都邮敦煌词多伦多独善一身飜黄倒皂飞忙感悟膏糜广见洽闻关左国客捍御华胜剪刻巨棓狂饮来报嘞嘞凉室流丐蠦蜚眉清目秀密微微炮打灯爬山虎磬口青籞畎浍屈节辱命融然蠕动蛇床水嫩腾清偷忍王延怃然絃吹显官贤息蝎蝎蜇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