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守护国家的重器。器,指象征君权的器物,如祭器、车服等。《左传·成公二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杜预 注:“名,爵号;器,车服。”
(2).指所守护的重器。《左传·昭公十六年》:“ 宣子 有环,其一在 郑 商。 宣子 謁诸 郑伯 , 子产 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
(3).封建时代太子主宗庙之器,因借指太子。《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赞》:“二象垂则,三星丽天。树嫡惟长,义匪求贤。方为守器,植命不延。”《南史·齐武帝诸子等传论》:“守器之重,邦家所冯,观 文惠 之在东储,固已有亏令德,向令负荷斯集,犹当集於祸败。”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然圣人千虑,失於知子,以正万国,轻易元良,废守器之长,立不才之庶。兆乱之萌,於是乎在。”《旧唐书·燕王忠传》:“且今之守器,素非皇嫡。”
(4).谓保持本来的器质。 三国 魏 嵇康 《四言》诗:“思友山林,抱朴山嵋,守器殉业,不能奋飞。”
“守器”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和时代背景有所不同,具体解释如下:
守护国家重器
指保护象征君权的器物(如祭器、车服等)。这一含义源于《左传·成公二年》的记载,强调“器”与“名”是政权合法性的象征,需严格守护,不可假借他人。
代指所守护的器物本身
例如《左传·昭公十六年》中提到“非官府之守器也”,此处“守器”指郑国官府保管的特定器物。
借指太子
封建时代太子掌管宗庙礼器,因此“守器”成为太子的代称。《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赞》中“方为守器”即用此意。
现代延伸含义
在当代语境中,“守器”可引申为守护器物的人,例如博物馆管理员、仓库保管员等。
总结
“守器”的核心含义围绕“守护重要器物”展开,既有古代政治礼制的象征性,也有现代职责的实用性。其具体意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尤其在历史文献中需注意其特殊指代(如太子)。
守器是一个中文词汇,意为保持品质或维持某种状态。守指保护、维护,器指事物的特性、品质或状态。因此,守器指的是保持事物的原有状态、品质或特性。
守器可以拆分为宀(宝盖)和器(口、广、一),其中宀为部首,器为偏旁。
守的拆分部首和笔画为宀(宝盖),它有3个笔画。
器的拆分部首和笔画为口(四点水)和广(広),它有8个笔画。
守器一词来源于汉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守这个词可以追溯至古代,并在汉字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定型。器则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它是一个常用的汉字,常出现在诸多词语中。
守器的繁体字为守器。
在古代,守器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但随着汉字的演变和发展,现代汉字写法逐渐统一,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守器字形。
1. 这位艺术家守器,保持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多年。
2. 作为一名运动员,他始终守器,从不使用任何违禁药物。
守法、守约、守时、守信、守护、守望等。
保持、维持、坚持、保存等。
放弃、丧失、破坏等。
哎也不没不慭遗残僇蚕缫彻悬车转持念带兵大明荡涤仿书挂节贯次规处归往归櫂衮衣綉裳国音含泪浩穰核总惠而奸违娇淑截齐桀然惊心破胆救过不赡骏逸看花刻扣空峒流彩流恨柳緜溜裘马蒭盲书蛮族梦回母慈子孝牵萦青门瓜侵官却月纱巾伤轸折减实落师心自是寿材丝管薮牧偷梁换柱惟屏无辜汙灭香雪海闲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