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守护国家的重器。器,指象征君权的器物,如祭器、车服等。《左传·成公二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杜预 注:“名,爵号;器,车服。”
(2).指所守护的重器。《左传·昭公十六年》:“ 宣子 有环,其一在 郑 商。 宣子 謁诸 郑伯 , 子产 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
(3).封建时代太子主宗庙之器,因借指太子。《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赞》:“二象垂则,三星丽天。树嫡惟长,义匪求贤。方为守器,植命不延。”《南史·齐武帝诸子等传论》:“守器之重,邦家所冯,观 文惠 之在东储,固已有亏令德,向令负荷斯集,犹当集於祸败。”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然圣人千虑,失於知子,以正万国,轻易元良,废守器之长,立不才之庶。兆乱之萌,於是乎在。”《旧唐书·燕王忠传》:“且今之守器,素非皇嫡。”
(4).谓保持本来的器质。 三国 魏 嵇康 《四言》诗:“思友山林,抱朴山嵋,守器殉业,不能奋飞。”
"守器"作为古汉语复合词,其释义可从字源结构与历史语义两个维度解析:
一、字源结构 "守"字初文从宀(房屋)从寸(手),《说文解字》释为"守官也",本义为官吏的职守。"器"字甲骨文象犬守四口之形,《说文解字》训作"皿也",后引申指重要器具。二字结合后构成动宾结构,字面义为"守护重要器物"(来源:《汉语大词典》)。
二、核心释义 在历代典籍中主要有三重含义:
三、现代应用 该词常见于历史文献研究及古典文学赏析领域,《汉语大词典》将其列为历史词语,标注使用时期为上古至中古汉语阶段(来源:《汉语大词典》电子版)。当代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中指出,这类古语词的现代使用多限于特定学术语境(来源:《王力全集》卷三)。
“守器”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和时代背景有所不同,具体解释如下:
守护国家重器
指保护象征君权的器物(如祭器、车服等)。这一含义源于《左传·成公二年》的记载,强调“器”与“名”是政权合法性的象征,需严格守护,不可假借他人。
代指所守护的器物本身
例如《左传·昭公十六年》中提到“非官府之守器也”,此处“守器”指郑国官府保管的特定器物。
借指太子
封建时代太子掌管宗庙礼器,因此“守器”成为太子的代称。《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赞》中“方为守器”即用此意。
现代延伸含义
在当代语境中,“守器”可引申为守护器物的人,例如博物馆管理员、仓库保管员等。
总结
“守器”的核心含义围绕“守护重要器物”展开,既有古代政治礼制的象征性,也有现代职责的实用性。其具体意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尤其在历史文献中需注意其特殊指代(如太子)。
白望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薄松松补天穿采风钗钏长乐观长是谶步吃得消充扩宠贻佽飞雌哑措办代济戴仁垫喘儿低亚堆叠惰慵風雨漂摇负曝跟衣和栗花洞子检考计课金谷园金鼠之变菫荼救守居轴处中款空惏栗牢廪连黏黎黄邻域马栈之祸猛可里命缕闵念辟倪软设备少女失过石英玻璃说智树威隼张泰玄屯官唯诺污坏武厉显盗小祭祀隰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