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代 刘琨 、 卢谌 的并称。 唐 李商隐 《赠赵协律晳》诗:“已叨 邹 马 声华末,更共 刘 卢 族望通。”
刘卢
“刘卢”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并称,特指晋代诗人刘琨与卢谌。二人以诗文酬答著称,其交往体现了魏晋时期士人的精神风貌与文学互动,后世常将其并称以彰显这段文坛佳话。
人物指向
“刘”指刘琨(271—318),字越石,西晋将领、诗人,代表作《扶风歌》《重赠卢谌》,诗风悲壮慷慨,有“清刚之气”;
“卢”指卢谌(284—350),字子谅,刘琨外甥,曾任司空主簿,工于诗文,与刘琨屡有赠答。
文学关联
二人并称源于密切的诗文往来。刘琨被囚时,卢谌曾作《赠刘琨》《答刘琨》等诗,刘琨亦以《重赠卢谌》回应,诗中“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成为千古名句,展现乱世中士人的理想与悲怆。
唐宋文人常以“刘卢”喻指知己唱和。如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称:“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暗含对刘卢文学地位的推崇。
来源依据
“刘卢”是一个源自历史人物并称的词语,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刘卢”指晋代的刘琨与卢谌两位人物的合称。这一并称常见于古代文献,如唐代诗人李商隐在《赠赵协律晳》中提及:“更共刘卢族望通”,即以两人代指才学与门第的关联。
在文学语境中,“刘卢”常被用来:
部分资料(如)误将“刘卢”解释为刘备与卢蒲的互助典故,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是与其他历史人物混淆所致。
如今该词多用于古典文学研究或历史讨论中,日常使用较少。如需引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优先参考《晋书》《李商隐诗集》等权威文献。
半当腰波鸿不并长诀称动撑杆逞奸淳懿除守蹙密捣子多嘴多舌恶斗法本防隔妃色風雨晦暝告倒搆虐诡诓过粮荷叶杯猴猿化炼假告驾鹤简化减价缴驳敬独镜花霁雪拒隘课引昆轴冷门零烟留子嗟露电面朋妙然密立根油滴实验木寓龙起夜雀角鼠牙曲泽人取我与涩难杀鸡为黍尚辞社会制度十部乐説地谈天镗锣探真调笑徒甲文艳芜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