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拒隘的意思、拒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拒隘的解释

犹拒险。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一夫拒隘,万众趦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拒隘"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构成它的两个单字“拒”和“隘”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主要强调地理上的险阻或战略上的阻塞作用。

  1. 核心含义:

    • 拒: 本义指抵御、抵抗、抗拒。引申为阻挡、阻塞。
    • 隘: 本义指狭窄、险要的地方,如关隘、要隘。引申为险阻、阻塞。
    • 拒隘: 结合两字,其核心意思是指险要阻塞之地或能够阻挡、阻塞(敌人或通行)的险要关口。它强调的是某个地点因其狭窄、险峻的地形而具有天然的防御或阻碍功能。
  2. 用法与语境:

    • 该词属于书面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出现在古代文献或描述历史地理、军事战略的文本中。
    • 常用于描述山脉、关隘、河谷等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之处。例如:“大军行至山谷拒隘处,难以通行。”
    • 其含义与“险隘”、“关隘”、“要塞”等词有相似之处,都强调地形的险要和阻塞作用。
  3. 权威辞书释义参考:

    • 《汉语大词典》: 该词典是收录汉语词汇最全的大型工具书之一。其对“拒隘”的解释可概括为:险要阻塞之处。这一定义直接点明了该词的核心在于描述地形的险要和阻隔作用。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辞源》: 这部以溯源为主的古汉语辞书,在解释“拒”和“隘”时,也支持了“拒隘”组合的含义。“拒”有“抵御”、“阻止”义;“隘”有“险要”、“狭窄”义。因此,“拒隘”可理解为用以拒守的险要之地。来源:《辞源》(商务印书馆)。
  4. 古籍用例佐证:

    • 虽然“拒隘”作为固定词组直接出现的频率不高,但类似用法可见于史书典籍。例如,《汉书》等史书中描述地形险要、利于防守之处时,常使用“险隘”、“关隘”等词,其内涵与“拒隘”高度一致,都指可凭险拒敌的狭窄要道或地形。来源:《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拒隘”意指险要阻塞之地或能够阻挡、阻塞通行的险要关口。它是一个书面语词汇,强调特定地点(如山口、关隘、峡谷)因其狭窄、险峻的地形而天然具备的防御或阻碍功能,多用于历史地理或军事语境。其权威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和《辞源》,相关概念在《汉书》等古籍的地形描述中亦有体现。

网络扩展解释

"拒隘"是古代军事术语,拼音为jù ài,意为利用险要地形进行防御抵抗。该词由"拒"(抵抗)和"隘"(险要关隘)组合而成,最早见于清代魏源《圣武记》卷五:"一夫拒隘,万众趦趄",形容凭借险要地势,少数人即可阻挡大批敌军。

具体解析如下:

  1. 核心词义
    指占据险要地形进行军事防御,常见于描述古代战争中的地理优势运用。如函谷关、剑门关等著名关隘,均符合"拒隘"战术特征。

  2. 构词溯源

    • "拒":抵抗之意(《说文解字》:"拒,捍也")
    • "隘":狭窄险要之地(《淮南子》:"险易之谓隘") 二字组合突显"凭险据守"的战略思想。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史书或军事典籍,如清代《平定三藩方略》载:"贼据山拒隘,仰攻不易"。现代语境中多作为历史军事术语使用。

  4. 近义表达
    据险扼守、凭险固守、扼险而战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研究或军事策略分析中。如需了解更详细出处,可参考《圣武记》原文或《中国军事大辞典》。

别人正在浏览...

败退宝舆卞田君博文才卿惭惶闯破存存徂音打跌待好点破对鍼拂夺阜丰构慝光敷官名国宝含洪鹤嘴瓶解暑抉奥阐幽慷慨捐生抗臆客鬓阔禁滥尘老糟头廉秽缭曲黧老论坛劈棱简拼劲取决茙葵如梦如醉扇风机沙涩胜士勝事兽灾水帝子熟泥亡辜晩老子未若伍伯梧鼠之技五熏黠鬼下里香扆先配陷行晓梵卸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