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徒卒和甲士。《司马法·严位》:“位逮徒甲,筹以轻重,振马譟,徒甲畏,亦密之跪坐。”
“徒甲”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徒甲”由“徒卒”和“甲士”组成:
两者合称时,泛指古代军队中的步兵与装甲兵种,常见于先秦文献,如《司马法·严位》提到“位逮徒甲,筹以轻重”。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成语,比喻“空有虚名而无实际能力”,但这种用法在权威古籍和主流辞书中未见明确记载,可能是现代引申义。
建议需要引用古籍原句时,可查阅《司马法》《左传》等先秦兵书或史书原文。
《徒甲》是指一种古代的刑罚方法,意为剥去罪犯的衣物,仅剩下衣袖和鞋脚。这代表着对罪犯的耻辱和羞辱。
《徒甲》的拆分部首是彳(走)和甲(田),其中彳为左部首,甲为右部首。
《徒甲》共有8画,其中彳部为1画,甲部为7画。
《徒甲》一词源于古代的刑法,作为一种刑罚方式,被用来惩罚犯有严重罪行的罪犯。这种刑罚首次见于中国古代文献《左传·懿公二十五年》。
《徒甲》的繁体字为「徒甲」。
古时候,汉字「徒甲」的写法与现代写法相似,只是一些字形细节会有所不同。
1. 他因犯下严重罪行,最终被判处徒甲的刑罚。
2. 在古代,徒甲被视为一种羞辱和耻辱的刑罚手段。
3. 罪犯站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剥去衣物,仅剩下徒甲。
师徒、门徒、徒弟、弟子、战士
指骨、杖责、戮辱、剥夺
尊荣、表彰、奖赏、嘉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