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镗锣的意思、镗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镗锣的解释

一种乐器。直径约两三寸的铜盘,旁边穿两个孔眼扣结绳子,一手提着,一手用木板敲打发声。中国歌谣资料《济南民歌·眼泪流湿破棉袄》:“十八个公,十八个婆,十八个小叔擎镗锣,十八个小姑使唤我。”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镗锣是一种传统打击乐器,其含义和特点可综合多来源信息解释如下:

1. 基本结构与形制 镗锣由铜制成,呈圆盘状,直径通常为2-3寸(约6-10厘米)。铜盘边缘穿有两个孔眼,用于系绳固定。演奏时一手提绳悬持乐器,另一手持木板敲击发声。

2. 实际应用场景 根据民歌记载,镗锣曾用于民间生活场景。例如山东济南民歌《眼泪流湿破棉袄》中,通过“十八个小叔擎镗锣”的描写,反映了其在传统仪式或婚丧场合中的使用。

3. 名称溯源 “镗”字本为象声词,《说文解字》记载其指钟鼓之声,《诗经·邶风·击鼓》也有“击鼓其镗”的描述。作为乐器名时,“镗锣”特指敲击时发出类似镗镗声的铜锣。

4. 现代工艺关联 “镗”字在机械加工中指孔加工技术(如镗床、镗刀),但此含义与乐器“镗锣”无直接关联,属于同字异义的用法。

注:如需更详细的声学特性或演奏技法,建议查阅乐器学专业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镗锣》的意思

《镗锣》原指一种民间音乐器具,类似于打击乐器中的铙钹。后来逐渐引申为指在重大喜庆场合或节日中用于奏乐或表演舞蹈时所用的乐器。

拆分部首和笔画

《镗锣》包含两个部首,分别是“钅”和“火”。它的总笔画数为17画。

来源和繁体

《镗锣》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乐器演奏,是一种代表吉祥喜庆的音乐器具。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鏞鑼」。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存在一定的变化。《镗锣》在古代的写法为「鐺」。这种写法往往较为繁琐,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化为现代的简化形式。

例句

1. 据传统习俗,新年期间会用《镗锣》奏乐来庆祝。

2. 伴随着《镗锣》的声音,喜庆的气氛荡漾在整个村庄。

组词

1. 镗音:指用于奏乐的铙钹。

2. 镗乐:指用《镗锣》奏乐的音乐形式。

3. 镗舞:指在表演舞蹈时伴随《镗锣》的音乐。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铙钹、锣鸣

反义词:寂静、无声

别人正在浏览...

包巟报喜比目连枝不仁不义残客灿烂辉煌参市成道车载冲星楮君粹悫簇集道装典笏地质作用干城之将告奋勇桂髓椒浆航空信话白黄果树瀑布护守江洋大盗角触磕叉叉铿金戛玉孔席不四款愿困殆良会连引蛮虫迷气磨钝内事腻柳剽取雀豹趋教髯苏人面狗心容易社鼠城狐石棉守精漱润司房投首推藉外书雾眇吴趋五属大夫下等人详刑小净小市泻辩新出猛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