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殷勤款待宾客。《论语·微子》:“止 子路 宿,杀鸡为黍而食之。”《东周列国志》第七三回:“ 专诸 復出其妻子相见,杀鸡为黍,欢如骨肉。”《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 张太太 也‘杀鸡为黍’的给他那位老爷备了顿饭。”
“杀鸡为黍”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ā jī wéi shǔ,字面意思是杀鸡并烹制黄米饭,实际指殷勤款待宾客,表达主人对客人的重视和热情好客之情。以下是详细解释:
经典出处
该成语最早出自《论语·微子》,记载孔子弟子子路遇荷蓧老人,老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以朴实的方式款待子路,体现古代待客之道。
核心含义
“黍”指黄米,是古代主食之一。成语通过“杀鸡”和“为黍”两件事,强调主人即使资源有限,仍竭尽所能招待客人,凸显真诚与礼节。
范张鸡黍
东汉典故“范张鸡黍”进一步延伸了此成语的寓意。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相聚,张劭提前杀鸡煮黍准备,最终范式如约而至,体现朋友间的信义与深情。
文学引用
在《东周列国志》《儿女英雄传》等作品中,该成语多次出现,均用于描述隆重待客的场景。
成语反映了中国古代重视人际关系的价值观,尤其是“待客以诚”的传统美德。通过日常饮食的细节,展现礼仪文化中的人情味与尊重。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论语》《后汉书》等典籍,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在线词典。
“杀鸡为黍”是一个成语,意为舍小利、得大享,以舍小得大,舍小牺牲以谋取更大的利益。
“杀鸡为黍”这个成语可以拆分为:杀(木)鸡(鸟)为(为)黍(禾)。
“杀鸡为黍”这个成语出自古代《诗经·卫风·黍离》篇中的“杀鸡鼓鸣,啄壁腐之”,意指杀鸡取乐。后来演变为指舍小利,追求更大的利益。另外,在繁体字中,这个成语的写法是“殺雞為黍”。
根据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杀鸡为黍的写法为“殺雞爲黍”。
他为了能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毅然选择了辞去稳定的工作创业,“杀鸡为黍”。
- 杀鸡取卵(形容破坏中长期利益而得到短期利益)
- 杀威棒(形容霸道、威慑力极强)
- 杀敌五千,自伤八百(形容代价极大的战斗)
舍小利,得大享;舍本逐末
画蛇添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