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home front]∶在战争时期的平民活动区,以生产和供给战争物资、民防以及维护颁布的命令和保持士气来直接或间接地支援国家军队
(2) [the area under KMT rule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指抗日战争时期国6*民6*党统治下的西南、西北地区
指抗日战争时期国6*民6*党统治下的西南、西北地区。 毛6*泽6*东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由于我们的坚决抗战,英勇奋斗,大后方的二万万人民才没有受到 日本 侵略者摧残,二万万人民所在的地方才没有被 日本 侵略者占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大后方汉语 快速查询。
“大后方”是一个具有军事和历史双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军事术语
指战争中远离前线的区域,通常为敌方占领区或己方战略支援基地,负责提供物资生产、医疗救治、装备研发等后勤保障。例如,在两军对峙的战线后方,承担弹药补给、伤员转运等任务,危险性较高。
历史背景下的特指
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专指国民党控制的西南、西北地区(如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这些地区因未被日军占领,成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的核心区域。
功能与意义
大后方不仅是物资生产与调配中心,还承担着维护社会秩序、保障民生的作用。例如,抗战期间,大后方通过工业生产、文化宣传和人员安置,间接支援前线作战。
文学与历史关联
该词也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如杨益言与刘德彬合著的小说《大后方》,即以重庆为中心描绘抗战时期的社会全景。
部分资料提到“大后方包括蒙古、新疆等地”,但根据权威文献,其范围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省份。若需完整历史地理考据,可进一步查阅抗战时期行政区划记录。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