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愤世的意思、愤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愤世的解释

愤恨世事的不平。《汉书·邹阳传》:“今人主沉諂諛之辞,牵帷廧之制,使不羈之士与牛驥同皁,此 鲍焦 所以愤於世也。” 唐 韩愈 《后汉三贤赞》之二:“愤世著论,《潜夫》是名。” 王横 《哭子美》诗:“得毋愤世深,飘然竟相弃。”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愤世”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èn shì,指对社会现状或世俗风气感到不满、憎恶,带有强烈的批判情绪。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愤世”指因对现实社会的不公、道德沦丧或世俗弊病感到愤怒而产生怨恨心理,常见于表达对黑暗现实的批判。例如:


二、词源与经典引用

  1. 古籍出处

    • 《汉书·邹阳传》提到“鲍焦所以愤于世也”,借历史人物鲍焦表达对世道的愤懑;
    • 唐代韩愈《后汉三贤赞》中“愤世著论”,形容以文字批判社会不公;
    • 王横《哭子美》诗中“得毋愤世深”则展现诗人对现实的失望。
  2. 近现代用法
    现代语境中常与“嫉俗”连用,如“愤世嫉俗”,形容对世俗的全面批判态度(、)。


三、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1. 常见搭配

    • 批判性语境:如“愤世嫉俗”“愤世分子”;
    • 文学表达:用于形容文人或思想家对社会的反思。
  2. 情感导向

    • 正面意义:体现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与正义感;
    • 负面意义:过度愤世可能导致偏激行为,如提醒“年轻人勿因委屈愤世而铤而走险”。

四、例句参考

  1. “知识让我们愤世嫉俗,聪明让我们铁石心肠。”
  2. “愤世嫉俗者知道所有东西的价格,却不知其价值。”
  3. “世风日下,竟有愤世分子危害社会安宁。”

“愤世”既包含对社会不公的批判精神,也可能演变为极端情绪。使用时需结合语境,区分其积极反思与消极偏激的双重性质。更多经典用例可参考《汉书》《潜夫论》等文献,或查阅汉典、查字典等权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愤世》是指对社会不满与失望的情绪。下面是关于这个词的详细内容:

部首和笔画

《愤世》一词的部首是心字旁,读音为fèn ,拆分为“忄⺗”(心部)和“分”(分部)。它由10个笔画组成。

来源

《愤世》一词源自于汉语,形容对现实世界不满与厌烦的情绪。在现代社会中,这个词常用来形容对社会不公、道德低下或者混乱的不满情绪。

繁体

《愤世》的繁体字为「憤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忄⺗”写作“㤮”或“忿”,“分”写作“刳”。所以,《愤世》可写作“㤮⺍”或“忿刳”。

例句

1. 他总是愤世嫉俗,对现实充满了不满和失望。

2. 虽然他经历了很多挫折,但他依然没有愤世悲观。

组词

愤怒、世俗、愤懑、愤怒、憤恨

近义词

厌世、怨世、痛心、失望

反义词

满足、乐观、积极、满意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