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囚鏁 ”。禁锢。 唐 陆龟蒙 《甫里先生传》:“始则凌轢波涛,穿穴险固,囚鏁怪异,破碎阵敌,卒造平淡而后已。”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九章·悲回风》:“精神囚锁着不能开展,气息束缚着难以平匀。”
“囚锁”为古汉语复合词,现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其含义可从字源及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字源释义 “囚”在《说文解字》中释为“繫也,从人在囗中”,指将人拘禁于封闭空间(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版);“锁”本作“鏁”,《广韵》注“铁锁,门键也”,指金属制成的禁锢工具(来源:陈彭年《广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版)。二字组合后,字面意为“以锁具禁锢囚犯”。
二、文献实证
《旧唐书·刑法志》记载“重囚皆铁锁锒铛”,印证唐代用铁链束缚重刑犯的史实(来源: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版)。
《宋刑统·断狱律》规定“流刑囚用枷,死刑囚加锁”,说明不同刑罚对应不同禁锢方式(来源:窦仪《宋刑统》法律出版社1999版)。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卷“把庆庆囚锁在房”,此处引申为精神层面的束缚(来源:冯梦龙《警世通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版)。
三、现代语义延伸 该词在当代多用于比喻义,如“思想囚锁”“情感囚锁”,指代无形的精神禁锢(来源:《现代汉语比喻义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版)。需注意此用法属于修辞扩展,非词典规范释义。
“囚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禁锢”,既指物理上的囚禁,也常用于比喻抽象的束缚或限制。以下是详细解析:
与“囚锁”相关的词汇包括“囚首垢面”(形容人落魄)、“愁眉锁眼”(形容忧愁)等,但需注意语义差异。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用法,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士兵具曹聚常德迟晦宠厉抽引地坼天崩砥原动物学废文任武芬芳俯帖关繻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鲑饭过硬黑箱操作核见和居化鸱为凤化格幻异华誉挥洒自如回舆嫁非茧丝接袂成帷旌儒庙金镜酒盌橘化爲枳拘摄开放客体赖地来仪历岁盲听马卸猕猴骑土牛女娥怕不待凭城借一僻然千岁实邱垤羣雅瑞象市日事枢汤井踏袭透热疗法土匪畏天知命呜咂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