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兵秩的意思、兵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兵秩的解释

供官员役使的“事力”(仆役)和俸禄。《北齐书·王琳传》:“ 孝昭 赐 琳 璽书,令镇 寿阳 ,其部下将帅悉听以行,乃除 琳 驃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扬州 刺史,封 会稽郡公 ,又增兵秩,兼给鐃吹。”按,据《隋书·百官志中》, 北齐 规定各级官僚“各给事力”,“给事力”亦作“给兵”,专供本官役使;“秩”则指俸禄。是以知此谓升官加禄之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兵秩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军事官员俸禄及职级体系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词义溯源 “兵”指代军事或武装力量,“秩”原指俸禄等级,《说文解字》释“秩”为“积也”,引申为官吏的俸禄级别。二者组合后,特指武职官员的薪酬体系与职级序列,常见于汉代至明清的职官制度记载。

二、制度内涵 据《中国历史大辞典》记载,兵秩体系包含俸禄数额、职级晋升、职务权限三重维度。汉代以“石”为计量单位,如“比二千石”对应中高级武官待遇,唐代实行职田、禄米、钱帛结合的复合制。

三、历史演变

  1. 秦汉时期:实行秩石制,太尉秩万石,校尉秩比二千石
  2. 隋唐转型:确立九品十八阶,对应不同俸禄标准
  3. 明清定型:正一品武官年俸180两,从九品31两(《明会典》)

四、文化关联 兵秩制度与古代“以秩显贵”的官僚文化密切相关,《周礼·夏官》已出现“辨其爵秩”的记载,体现古代“爵位定尊卑,秩禄别厚薄”的军事管理体系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兵秩”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古代官僚制度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指古代官员享有的两种待遇:

  1. 「事力」(仆役):供官员差遣的劳动力,包括士兵或仆从;
  2. 俸禄:官员的薪俸或物质待遇。

历史背景与制度

该词源自北齐时期官僚体系的规定:

文献例证

《北齐书·王琳传》记载,孝昭帝曾通过「增兵秩」提升王琳的待遇,即同时增加其仆役数量和俸禄标准。

辨析

需注意与军队层级关系(如所述)的区别:此处的「兵」特指供官员个人驱使的仆役,而非军事体系中的士兵等级。

别人正在浏览...

按行八凯办报笔歌墨舞财阀撤换触藩戴绖澹淡当笔当兔电雹对等独鹿恩准放诞凤音纷糺抚导凫分浮学甘膬甘露浆躬行实践皈投禾黍之悲黄干干黄鹢见几胶木襟襼纪行辑要戢载巨细拘幽操矿源连接历理龙蛇名靰利鞚秘史目瞪舌强诺臯缥色奇花名卉三甥山窜声乐失貌诗图手泽之遗霜爪枢筦蓑衣坦诚天基通涉文行出处五禽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