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枢管 ”。
“枢筦”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关键、核心
指事物或言行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例如《宋书·傅亮传》提到“慎也者,言行之枢管乎!”,强调谨慎是言行的关键。
中央政务或权力机构
代指国家行政中枢,如《新唐书·萧瑀传》记载唐太宗将政务“委以枢筦”,即让萧瑀掌管中央要务。类似用法中,“枢筦”与“枢密院”等机构相关联,体现其政治职能。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用或例句,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来源。
《枢筦》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通常用来形容事物中的关键、核心和要害之处。
《枢筦》的部首是木,表示与木材相关的事物;它由12个笔画组成。
《枢筦》最早出现在《周易》中,意为决策时的关键要素。后来,它逐渐演变为描述其他事物的关键特点。
繁体字《枢筦》的写法为「樞檛」。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枢筦的部首木通常采用彻底写法,即“木”字的右侧不留空白,而是全部填满。
1. 这个问题是我们讨论中的枢筦,我们必须集中精力解决。
2. 这个方案是公司成功的枢筦,一定要精心制定。
枢筦的相关词汇有:枢纽、要害、核心、关键。
枢筦的近义词有:中心、重点、要点、关键点。
枢筦的反义词没有明确的对立词,因为它代表的是某个事物中的关键要素,没有对立的概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