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禾黍之悲的意思、禾黍之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禾黍之悲的解释

对故国破败的哀伤。 宋 岳珂 《桯史·赵良嗣随军诗》:“一旦决去,视宗国颠覆,殊无禾黍之悲,反吟咏以志喜。”参见“ 禾黍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禾黍之悲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典故,原指对故国覆灭的哀悼,后延伸为对盛衰兴亡、物是人非的感伤。该成语由"禾黍"和"悲"两个核心意象构成:"禾黍"作为五谷的代表,象征农耕文明的根基;"悲"则承载着深沉的历史沧桑感。

其典故源自《诗经·王风·黍离》,记载周朝大夫行经故都时,目睹宫室尽为禾黍,因而悲怆作诗的场景。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注解:"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明确指出其悼亡主题。宋代朱熹《诗集传》进一步阐释:"周既东迁,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强化了历史变迁的视觉冲击。

在语义流变中,该典故衍生出多重内涵:既指代《黍离》本义中的亡国之痛,如《宋史》记载遗民"彷徨不忍去,有黍离之悲";又可喻指个人际遇的盛衰无常,清代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即以"禾黍之悲"抒写人生际遇的落差。现代《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对国破家亡的悲伤",保持了核心语义的稳定性。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禾黍"作为并列式复合词,通过具体农作物指代抽象的家国概念,符合汉语"以实代虚"的造词特点。修辞学层面,该成语采用借代与隐喻双重手法,既以禾黍代指宗庙宫室,又通过植物荣枯暗喻王朝兴替,形成独特的诗意表达范式。

网络扩展解释

“禾黍之悲”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表达对故国破败或亡国的哀伤之情。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2.典故出处

源自《诗经·王风·黍离》。周朝大夫行至旧都镐京,见昔日宗庙宫室已变为农田,满目禾黍,感慨周王朝覆灭,遂作《黍离》一诗,悲叹“黍离之悲”。后世衍生出“禾黍之悲”,成为亡国哀思的象征。

3.使用场景

4.近义词与关联词

5.例句参考

“一旦决去,视宗国颠覆,殊无禾黍之悲,反吟咏以志喜。”(宋·岳珂《桯史》)
“爱新觉罗之政权早失,自无故宫禾黍之悲。”(民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这一成语凝结了古代文人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感怀,既是历史记忆的载体,也是文化认同的象征。如需进一步了解《黍离》诗意,可参考《诗经》原文或相关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艾艾白版白兰地拜摺子保家编缉般若查头鯿村学究顶牛多端范式風餐露宿風飡水宿峰巅封还蜂迷蝶猜附抄蝮蛇甘贱顾前不顾后晦滞互利焦神挟辀积积鸡廉金饭碗塉土积治儁雄闿门看煞愧死廉而不刿敛制罗绷琭簌美艳乃心王室囊漉南天竹内廷陫侧清薄鋭旅手制水系司衡岁收螳臂扼辙闻风远遁文流窝留巫马五藏闲章骁名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