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当笔的意思、当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当笔的解释

(1).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师保辅相·当笔》:“《通典》曰:‘ 肃宗 至德 二年三月,宰相分直政事笔,人知十日。 德宗 贞元 五年五月八日,又分日一人执笔。’迄今为故事曰当笔。”后称主政为“当笔”。《宋史·高宗纪五》:“﹝ 绍兴 七年九月﹞癸酉,命参知政事轮日当笔,权三省事,更不分治常程。”

(2).指主持撰拟文稿。 宋 杨万里 《诚斋诗话》:“ 神宗 徽猷阁 成,告庙祝文, 东坡 当笔。”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五:“上终不悦,逮升祔二后赦文, 孙抃 承旨当笔。”《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二年》:“故事,两制差除,必宰相当笔。”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当笔”是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古代政务制度中的含义

  1. 宰相轮流主政制度
    源于宋代高承《事物纪原》的记载,指宰相按日轮流执掌政事笔,处理国家事务。例如:

    •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宰相开始“分直政事笔”,每人主政十日;
    • 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改为每日轮换一人执笔。
      宋代延续此制,《宋史·高宗纪》提到参知政事“轮日当笔”,即轮流负责三省日常政务。
  2. 主持撰拟文稿的职能
    在公文处理中,“当笔”也指负责起草或审定重要文书,常见于官方文件的拟写流程。

二、现代语境中的延伸含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网)将其解释为成语,形容在关键时刻起决定性作用的人或事物,例如比赛中力挽狂澜的球员。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可能是基于字面义的引申。

“当笔”的核心含义聚焦于古代政务分工制度,现代延伸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事物纪原》《宋史》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当笔》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拆分部首是“⺊”和“⺍”,总共有9画。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复杂,既有汉字造字的方式,也有音义转换的部分。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是「當筆」。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和现在有所不同。《当笔》在古代常常是以「當筆」的形式出现,其中的「筆」一般写作「箆」。这种写法在当时用来指代毛笔,表示用来写字或绘画的工具。 以下是一些《当笔》的例句: 1. 我买了一支新的当笔,可以开始写书了。 2. 他的当笔技术非常高超,作品都很受欢迎。 一些与《当笔》相关的组词包括:毛笔、书法、绘画等。 与《当笔》意思相近的词汇包括:笔、笔头、笔尖等。 与《当笔》意思相反的词汇比较少见,可以说是没有一个直接反义词能够与之对应。 希望这些信息可以满足你的需求!如果你还有任何其他问题,我会乐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