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当笔的意思、当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当笔的解释

(1).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师保辅相·当笔》:“《通典》曰:‘ 肃宗 至德 二年三月,宰相分直政事笔,人知十日。 德宗 贞元 五年五月八日,又分日一人执笔。’迄今为故事曰当笔。”后称主政为“当笔”。《宋史·高宗纪五》:“﹝ 绍兴 七年九月﹞癸酉,命参知政事轮日当笔,权三省事,更不分治常程。”

(2).指主持撰拟文稿。 宋 杨万里 《诚斋诗话》:“ 神宗 徽猷阁 成,告庙祝文, 东坡 当笔。”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五:“上终不悦,逮升祔二后赦文, 孙抃 承旨当笔。”《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二年》:“故事,两制差除,必宰相当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当笔”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一、词义解析 “当”在古汉语中表示“承担、担任”,《说文解字》释为“田相值也”,引申为担当责任(来源:《古代汉语词典》)。“笔”指书写工具,《释名》载“笔,述也,述事而书之也”,强调其记录功能(来源:《辞源》)。组合后,“当笔”指代承担书写职责的行为,常见于古代文书工作中。

二、应用场景

  1. 官府文书:明清时期衙门设“当笔吏”职位,负责公文起草,《清会典》记载“六房书吏各司其职,当笔者录要存案”(来源:《中国官制大辞典》)。
  2. 契约文书:民间重要契据需由“当笔人”见证并记录,如《徽州文书》收录的明代地契中常见“当笔人某某”的落款格式(来源:《中国历史文书研究》)。

三、现代延伸 在当代语境中,“当笔”可指代授权书写行为。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重要法律文件需由当事人或当笔代理人签署(来源:《法律文书写作规范》)。该词体现了中华文化对文字记录权威性的重视传统。

网络扩展解释

“当笔”是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古代政务制度中的含义

  1. 宰相轮流主政制度
    源于宋代高承《事物纪原》的记载,指宰相按日轮流执掌政事笔,处理国家事务。例如:

    •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宰相开始“分直政事笔”,每人主政十日;
    • 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改为每日轮换一人执笔。
      宋代延续此制,《宋史·高宗纪》提到参知政事“轮日当笔”,即轮流负责三省日常政务。
  2. 主持撰拟文稿的职能
    在公文处理中,“当笔”也指负责起草或审定重要文书,常见于官方文件的拟写流程。

二、现代语境中的延伸含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网)将其解释为成语,形容在关键时刻起决定性作用的人或事物,例如比赛中力挽狂澜的球员。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可能是基于字面义的引申。

“当笔”的核心含义聚焦于古代政务分工制度,现代延伸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事物纪原》《宋史》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土粉迸水逼输残竹馋涎搀引缠障村子当家立计繁侈風瓢庚泥股抃鼓趺规法鬼斧汗颜无地恨咤回叙假卒接待室羁跼惊猿脱兔瘠硗积儹絶密军班夸奬枯立罍斝敛息醨酪林林鲁论没溜儿拍马溜须蔷薇露旗竿泣路清毅秋明人气睿想三白鸟圣淑绅士协定湿湿私支铜璧外号伟如畏微违心之言吴江无闷无群侮玩香刹先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