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巨细的意思、巨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巨细的解释

[(things) big and small] 大小(事情)

政无巨细,皆断于相。——《史记·田儋传》

详细解释

(1).大小。《列子·汤问》:“物有巨细乎?有修短乎?有同异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巨细或殊,情理同致。” 宋 苏轼 《追和林子中寄文与可》诗:“赋才有巨细,无异斛与斗。”

(2).指大的和小的(事情)。《史记·田儋列传》:“政无巨细,皆断於相。”相,指 田横 。《魏书·良吏传·宋世景》:“民间之事,巨细必知,发姦摘伏,有若神明。” 宋 王安石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诗之二:“维舟当此时,巨细得尽瞻。”

(3).指兔毫、羊毫合制的毛笔。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近乃以兔毫为柱,羊毫辅之,刚柔适宜,名曰巨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巨细"是汉语中由反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兼具名词和形容词两种词性特征。该词最早见于《列子·汤问》"物有巨细乎",其核心语义包含以下两个维度:

一、名词性用法:指代事物的宏观与微观层面 作为名词时,"巨细"泛指事情的整体规模与具体细节。例如《后汉书·循吏传》载"躬劝耕农,出入阡陌,劳来巨细",此处"巨细"指代农事管理的各个方面。现代汉语中常以"事无巨细"表述全面管理行为,如《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商务印书馆,2016)将其定义为"事情无论大小"的统称。

二、形容词性用法:表示详尽的描述范畴 当用作形容词时,"巨细"强调对事物描述的全面性和细致度。典型用例见于"巨细无遗"这一成语,《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华书局,2002)解释为"无论大小都没有遗漏",常用来形容周密的观察记录或详实的数据收集。在语言学层面,该词体现了汉语并列式复合词"正反义语素结合表概括"的构词规律(《现代汉语词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从历时发展角度看,"巨细"自先秦文献使用至今,词义范围保持稳定,但语法功能从以名词为主扩展出形容词用法。这种演变符合汉语双音词多功能化的总体趋势(《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2015)。当代语料库数据显示,其使用频率在公文写作和学术文献中显著高于日常口语,常见于"巨细靡遗""巨细毕现"等固定搭配。

网络扩展解释

“巨细”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巨”(极大)和“细”(微小)两个相对概念组成,用于描述事物的大小差异或涵盖所有细节。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巨细”指代“大的和小的(事物或事情)”,强调范围的全面性。例如《史记·田儋传》中“政无巨细,皆断于相”,意为无论大事小事均由宰相处理。其核心是通过对比突显事物间的显著差异或完整性。

2.使用场景

3.近义词与反义词

4.例句参考

5.延伸含义

在特定语境中,“巨细”可指代毛笔材质(如兔毫与羊毫混合),但此用法较为罕见,现代多用于抽象描述。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如《文心雕龙》等),可参考、6的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隘绝蚕莓笞鞭冲遁愁闷杵触大江南北递钟翻梢風宣奋翮赶会怪恚管账贵先海龙君鹤陇忽忽昏夺鉴道讲室贱隶蹇驴诘擿九卿忌制撅头船巨富焌糟烈暑流程戮贼没头鹅明均纳鞋底内首骈傍贫难侨处钦不定鹊炉荣膴三洪森林生态系统上谒山呼山鸠烧炉沈亘田种頽龄土铏望洋兴叹违抑温顾五云裘湘夫人相帅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