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立辟的意思、立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立辟的解释

制订法律。《左传·宣公九年》:“ 孔子 曰:《诗》云,民之多辟,无自立辟,其 洩冶 之谓乎?” 杜预 注:“辟,法也。”《韩非子·饰邪》:“当 魏 之方明立辟、从宪令行之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立辟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确立刑法或制定法律,特指统治者通过立法建立国家法度。以下从语义、典源及用法三方面解析:


一、核心释义


二、典源与文献依据

  1. 《尚书·康诰》(传世文献最早用例)

    “王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汝陈时臬事,罚蔽殷彝,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

    此段记载周公命康叔在殷地“立辟”(建立法度),需参照殷商旧法但取其合理部分。

  2. 《诗经·大雅·板》(周代立法思想印证)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强调德法并治以固国本,与“立辟”的政治逻辑相通。

  3. 《荀子·性恶》(理论阐释)

    “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直接指出“立辟”(起法正、重刑罚)是应对人性之恶的必要手段。


三、用法与语境特征


参考文献

  1. 《尚书正义》(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毛诗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3. 《荀子集解》(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
  4.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第一卷》(法律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立辟”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释:

一、基本释义

“立辟”指制订法律,其中“辟”通“法”(读作bì),表示法律、法度。


二、出处与文献依据

  1. 《左传·宣公九年》
    孔子引用《诗经》中的“民之多辟,无自立辟”,杜预注解“辟,法也”,强调在民众行为混乱时不宜强行立法。
  2. 《韩非子·饰邪》
    提到“当魏之方明立辟、从宪令行之时”,反映战国时期魏国通过立法强化治理。

三、字词解析


四、例句与应用


五、近义与关联词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左传》《韩非子》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安全剃刀鏖鬭颁赏抱素蹩气饼饵餔禄裁船楚阳台牒目冬虫夏草沌沌浑浑堕懒遏刘方镇发心分身忿言浮浇公休洸浪和头旧居九派居功看风驶船旷惰老太爷连纸陋曲露红烟绿伦好轮桷卯上腼然骈门潜藩前郄青椒糗芳羣岛衢樽仍迭三复白圭声化神柩说朝南话说嘴说舌厮赖松实肃澹睢于铜钱外举完功望幸诬谋像运显言遐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