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辟的意思、立辟的详细解释
立辟的解释
制订法律。《左传·宣公九年》:“ 孔子 曰:《诗》云,民之多辟,无自立辟,其 洩冶 之谓乎?” 杜预 注:“辟,法也。”《韩非子·饰邪》:“当 魏 之方明立辟、从宪令行之时。”
词语分解
- 立的解释 立 ì 站,引申为竖起来:立正。立柜。立足(a.站得往脚;b.处于某种立场)。立场。屹立。顶天立地。 做出,定出:建立。设立。树立。立意。************。 存在,生存:自立。独立。势不两立。 马上,即刻:立
- 辟的解释 辟 ì 君主:复辟。 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辟召。辟引。辟书。辟除(征召推举授官)。辟举。 古同“避”,躲,设法躲开。 古同“睥”,睥睨。 辟 (①辟③闢) ì 开发建设:开辟。 驳斥,排除:辟邪。
网络扩展解释
“立辟”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释:
一、基本释义
“立辟”指制订法律,其中“辟”通“法”(读作bì),表示法律、法度。
二、出处与文献依据
- 《左传·宣公九年》
孔子引用《诗经》中的“民之多辟,无自立辟”,杜预注解“辟,法也”,强调在民众行为混乱时不宜强行立法。
- 《韩非子·饰邪》
提到“当魏之方明立辟、从宪令行之时”,反映战国时期魏国通过立法强化治理。
三、字词解析
- 立:建立、制定(如“立法”“立规”)。
- 辟:此处为通假字,同“法”,读bì;另一常见读音为pì,表“排除”“躲避”等义。
四、例句与应用
- 古例:“虞象刑,夏禹立辟,盖淳薄既异,致化实同”()。
- 现代用法: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如“魏国明立辟以强法治”()。
五、近义与关联词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左传》《韩非子》等典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立辟
立辟是一个汉语词汇,表示开辟、划定或确立某种事物、规则或领域。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成立(立部首,2笔)和辟(白部首,5笔)两个字。
来源
立辟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立”表示建立、设立,而“辟”则表示开辟、划定。
繁体
繁体字“立辟”保留了简体字的写法,没有发生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立”的字形是立字旁加上“亦”字旁,而“辟”的字形是人字旁加上“白”字旁。
例句
1. 学校为了方便管理校园安全,立辟了新的停车区。
2. 政府已经立辟了专门的投资基金用于支持创业项目。
3. 法律的出台立辟了维护公平正义的框架。
组词
1. 立地(确定位置)
2. 立场(个人或团体对某一问题的立场)
3. 辟谣(驳斥传言或谣言)
近义词
开辟、设立、创立
反义词
废除、废止、撤销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