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牒目的意思、牒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牒目的解释

犹名册。 唐 王泠然 《论荐书》:“草泽卑位之间,恐遗贤俊,宜令兵部即作牒目,徵名奏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牒目是中国古代公文书写的特定格式术语,其核心含义指公文文书中分条陈述的纲目或条目。《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分条陈述的文书纲目”。该词由“牒”与“目”复合构成,“牒”本指简札编成的簿册,《说文解字》载“牒,札也”,后特指官方文书;“目”则为条目、要目之意,二者结合形成公文分类术语。

在唐代公文制度中,牒目特指下级机构呈报上级的文书纲目,《唐六典》规定“凡上之所以逮下,其制有六,曰制、敕、册、令、教、符。凡下之所以达上,其制亦有六,曰表、状、笺、启、辞、牒目”。宋代《庆元条法事类》更明确记载“诸司相移用牒目,三品以上官用平牒,以下用牒上”,显示其具有严格的等级规范。

该词汇在明清时期衍生出引申义,《万历野获编》记载“各衙门牒目纷繁,皆须按簿校核”,此处指代各类公文登记簿册的条目分类。现代学者在《古代公文制度研究》中指出,牒目制度对当代档案分类法仍具有参考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牒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理解:

1.基本含义

“牒目”指代名册或名录,主要用于记录人员或事物的条目。该词由“牒”和“目”组合而成:“牒”原指官方文书或簿册(如“谱牒”“史牒”);“目”意为条目或细项(如“纲目”“条目”),两者结合后引申为分条列记的名录。

2.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王泠然的《论荐书》:“宜令兵部即作牒目,徵名奏闻。”意为建议兵部编制名册以征召贤才。

3.用法与示例

4.相关扩展

“牒目”是一个反映古代行政文书记录方式的词汇,其核心功能为系统化整理信息,具有鲜明的历史特色。

别人正在浏览...

悲恐变生肘腋超群拔萃称意花雠较龊灯惮服电头抵补帝友度规法律顾问发竖耕鉏革委会公方孤堆滚牌军壕堑合沓猴头菇鬟玉化缘家生孩子齎物饥凶巨坊珂里块垒窥塞老谋累身路霸面如满月密茂愍悴恁的凝澹欧墨疲竭青珉轻资泉韵认保状赛庙深妙石达开石季伦庶孚水利化输积唐突西施填引楟柰铜管乐队晩春顽昏五大洲五丁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