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复白圭的意思、三复白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复白圭的解释

《论语·先进》:“ 南容 三復白圭, 孔子 以其兄之子妻之。”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南容 读诗至此,三反覆之,是其心慎言也。”后因以“三復白圭”谓慎于言行。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一诺黄金信,三復白圭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复白圭”是一个源自儒家经典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指向言语谨慎、修身自省的人生态度。这一典故最早见于《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据汉代孔安国注疏,南容每日反复诵读《诗经·大雅·抑》中“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的诗句,以此提醒自己谨言慎行,孔子因此赏识其德行,将侄女许配给他。

从语义结构分析,“三复”指多次重复,“白圭”即白玉制成的礼器。白玉上的瑕疵尚可打磨去除,但言语过失却难以挽回,故该成语通过器物与言语的类比,形成“以物喻德”的修辞范式。这种表达方式在《礼记·玉藻》“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记载中同样可见古人以玉比德的传统。

在文化传承层面,“三复白圭”体现了三个维度:其一,言语自律的道德要求,与《周易·系辞》“言行,君子之枢机”形成互文;其二,自我完善的精神追求,呼应《孟子》“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的修养观;其三,礼器文化的人格投射,白玉作为“仁义智勇洁”五德的物质载体,在《说文解字》中被释为“石之美者”。

该典故在历代文献中持续演进,宋代朱熹《论语集注》特别强调“三复”包含的实践哲学,认为“日日诵之,所以警省而不忘”。明代《幼学琼林》更将其纳入蒙学教材,使慎言思想融入基础教育体系。现代《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形容人慎于言辞”,这一解释已成为语言学界的共识。

网络扩展解释

“三复白圭”是一个源自《论语》的成语,其含义与言行谨慎密切相关,具体解析如下:

1.出处与典故

出自《论语·先进》篇:“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2.本义与引申义

3.用法与示例

4.相关扩展

附:原诗句解析(《诗经·大雅·抑》)

$$
text{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text{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
翻译:白玉的瑕疵可以磨去,言语的过失却无法收回。

此成语至今仍用于劝诫人们谨言慎行,尤其在涉及承诺或批评时需三思。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可参考《论语》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爱日惜力保洁标仪避妖圈步蟾哺露不值一钱撤身酬接怵迫稻田衣低黯甸侯彫毁饭糗茹草风尘碌碌腹背受敌敷告斧镬供吐管鲍之交官徒瑰秘国技黑潦横秽哗众取宠化作湖广熟,天下足灰突突兼统汲短金鋜捐闷琅瑘亮摩赲趩里弦路在口边履丝曳缟慢条斯礼马缨民户迫视七杀山盟海誓生态神魂摇荡霜议四阿司绳四铁御史土田违惑维文悟彻下关祥佑狎书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