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林邑的意思、林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林邑的解释

南海 古国名。故地在今 越南 中南部。公元192年(一说137年)建国。 中国 史籍初称之为 林邑 , 唐 至德 以后改称 环王 。公元九世纪后期改称 占城 。自 五代 以后, 中国 正史和《诸蕃志》、《岛夷志略》、《瀛涯胜览》等书均有记述。十七世纪末亡于 广南 阮氏 。《晋书·四夷传·林邑国》:“ 林邑国 本 汉 时 象林县 ,则 马援 铸柱之处也,去 南海 三千里。” 唐 韩愈 《送郑尚书序》:“其海外杂国,若 躭浮罗 、 流求 、 毛人 、 夷亶 之州, 林邑 、 扶南 、 真腊 、 于陀利 之属,东南际天地以万数。” 朱熹 注:“ 林邑 ,一曰 环王 ,在 交州 南,海行三千里。” 清 赵翼 《铜鼓歌》:“ 南海 庙曾见铜鼓,献自 林邑 番王府。”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林邑”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历史国名(主要含义)

  1. 地理位置
    林邑是公元2世纪至17世纪存在于今越南中南部的南海古国,中国史籍中最早记载其名为“林邑”。该国核心区域为秦汉时期的象林县(属象郡)。

  2. 历史沿革

    • 建国:公元192年(一说137年),象林县功曹之子区连自立为王,建立林邑国。
    • 名称演变:唐代至德年间(756-758年)改称“环王”,9世纪后期更名为“占城”,直至17世纪末被广南阮氏所灭。
  3. 文献记载
    中国《诸蕃志》《岛夷志略》等史书对其有详细记录,五代后正史多称其为“占城”。

二、其他含义

  1. 成语解释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成语,意为“深林密布、人烟稀少的荒僻之地”,由“林”(森林)和“邑”(城邑)组成。但此用法在历史文献中较少见,可能为现代引申义。

  2. 名字寓意
    在姓名学中,“林”象征繁荣、聚集,“邑”指城镇,组合后寓意“成就与生机”,属于文化衍生义。

三、扩展说明

林邑国在历史上与中国交流频繁,曾向中原王朝朝贡,其疆域变迁与占婆文化发展密切相关。若需更完整的历史脉络,可参考《新唐书》《宋史》等正史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二

林邑的意思

《林邑》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森林里的邑城”或“古代南方国家名”。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林”和“邑”。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康熙字典》,“林”字的部首是“木”,它由8个笔画组成;而“邑”字的部首是“阝”,由6个笔画组成。

来源

《林邑》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文献《汉书·南越传》,用来指代今天越南北部一带的地区。据说,当时这个地区盛产森林,因此被称作“林邑”。

繁体

《林邑》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改动。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常常有变化。然而,《林邑》一词的字形在演变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与现在的写法基本相同。

例句

1. 这座城市环境优美,犹如一片林邑。

2. 古代的南方国家林邑曾经繁荣一时。

组词

林木、山林、林地、林荫、深林

近义词

林野、森林、密林

反义词

草原、沙漠、城市

别人正在浏览...

百五日别材並耕冰橇毕宿避俗避正堂踩看苍龙操蹈澄怆乘轝趁市酬唱赐告次骨黨委砥志研思东后伉浪甘乳勾践官诰骨董简辑劫余慨伤慷慨输将阚虓客坊孔爵临陈门馆眠床纳职千遍万遍七级浮屠毬子诠贯却舍入队瑞典乳跽上书房羶芗折口福神期诗虎释迦牟尼拾芥手写天戈提议童贞透空拓逻无灵无衣闲豫习而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