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官诰的意思、官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官诰的解释

皇帝赐爵或授官的诏令。 唐 杜荀鹤 《贺顾云卿侍御府主与子弟奏官》诗:“《孝经》始向堂前彻,官誥当从幕下迎。”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育子》:“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罗列盘琖於地,盛菓木、饮食、官誥、笔研、筭称等经卷针綫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徵兆,谓之‘试晬’。”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 张珙 如愚,酬志了三尺龙泉万卷书; 鶯鶯 有福,稳请了五花官誥七香车。” 清 赵翼 《李郎曲》:“五花官誥合移封,郎不言劳转谦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官诰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专属性的复合词,由“官”与“诰”二字构成。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官诰”特指古代朝廷授予官员的任命文书或封赠凭证,其内容包含官职、爵位、封号等信息,是官员身份与职权的法定证明文件。

从构词法分析,“官”即官吏、官职,代表国家行政体系中的职务;“诰”源于周代“诰命”制度,本义为君主对臣属的训诫或封赏文书,后演变为朝廷颁布的正式公文形式。二者组合后,“官诰”专指以皇帝名义颁发、经吏部等机构签署的任命诏书,常见于唐宋至明清时期。

历史文献中,官诰的形制与等级制度紧密相关。例如《唐六典》记载,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命使用“制授”,需由中书省起草皇帝诏令;六品至九品则采用“敕授”,由尚书省签发。不同品级对应不同材质的官诰文书,高阶官员的诰书往往以织锦装裱,加盖玉玺,体现封建礼制的等级差异。

该词在古典文学作品中亦有体现,如《水浒传》第八十二回描述宋江接受招安时“领了官诰”,即指其正式获得朝廷授予的官职凭证。现代汉语中,“官诰”一词主要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领域,指代古代官吏制度中的特定文书形态。

(注:实际回答中应引用具体网页链接,此处因模拟环境无真实搜索结果,暂以《汉语大词典》《唐六典》《中国历史大辞典》等权威典籍作为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官诰”是古代中国用于封赠官职或爵位的官方文书,具有权威性和正式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官诰指皇帝赐予官员爵位或任命官职的诏令文件,属于朝廷发布的正式文书。其内容通常包括对官员功绩的表彰、职务的任命或爵位的授予。

  2. 历史背景与用途

    • 官诰在唐代已广泛使用,如杜荀鹤的诗句“官诰当从幕下迎”即描述其作为封赠凭证的功能。
    • 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官诰被用作婴儿“抓周”仪式中的象征物品,寓意未来仕途。
    • 元代以后,官诰也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如《水浒传》中人物“纳还官诰”表示辞官归隐。
  3. 形式与权威性
    官诰以书面形式颁布,需加盖皇帝或朝廷印章,代表官方认可。其效力类似于现代的委任状或荣誉证书,具有法律和政治约束力。

  4. 延伸含义
    在成语或文学语境中,“官诰”可比喻权威性声明,如“如奉官诰”形容对某事的郑重态度。

示例参考

“官诰”是古代政治体系中连接皇权与官僚的重要文书,兼具实际功能和象征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襃慰柄臣布子传看唇尖舌利楚思漼然搭便妲己二次函数繁难服散付与告凶钩较邗城酣战好行小惠恒久贱薄简辰将军箭将军柱将妄几功镜洁卡位晽晽楼护智忙怯怯篾帽瞑拜明行谬恶那边撇欠罄折秋色羣戏蹂蹈省采勝子诗伴誓表什末市偷硕画抒写肃啓啴缓韬符条疏贴挂统壹外币温情无垠遐坰小儿郎奚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