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羶芗的意思、羶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羶芗的解释

五谷的香气。因以指祭祀所用的黍稷等谷物。羶,通“ 馨 ”;薌,通“ 香 ”。《礼记·祭义》:“建设朝事,燔燎羶薌,见以萧光,以报气也。”又《郊特牲》:“既奠,然后焫萧合羶薌。” 郑玄 注:“萧,薌蒿也,染以脂,合黍稷烧之……羶当为馨,声之误也。” 明 鱼竑 《焦氏笔乘·古字有通用假借用》:“羶薌读为馨香。羶薌,馨香古通用。”参阅 王引之 《经义述闻·礼记中》。一说,羶读如字。羶芗指古代祭祀时烧牛羊脂的气味。见 孙希旦 《礼记集解》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羶芗”是一个古代汉语复合词,多用于祭祀语境,具体释义如下:

1. 字义分解

2. 组合含义 二字连用特指祭祀时焚烧动物脂肪与谷物产生的混合气味。例如《礼记·祭义》载“燔燎羶芗”,指焚烧牺牲(如牛羊)和黍稷以香气沟通神明,既有动物脂肪燃烧的“羶”,又有谷物香气的“芗”。

3. 文化背景 古代祭祀礼仪中,“羶芗”象征对神灵的供奉,如《周礼》记载祭祀用“腥(生肉)、肆(切肉)、爓(半熟肉)”配合“芗(黍稷)”以达“合莫”(人神交感)之效。这种气味组合体现了“血食”(动物牺牲)与“馨香”(植物祭品)的融合。

4. 文献例证 《礼记·郊特牲》提到“既奠,然后焫萧合羶芗”,描述祭祀时先陈设祭品,再焚烧艾蒿与动物脂肪,使“羶芗”之气上达于天。

“羶芗”是古代祭祀文化中的专有词汇,既包含动物牺牲的腥膻,又涵盖谷物香草的芬芳,通过焚烧仪式形成人神沟通的媒介,反映了先秦时期“祭神如神在”的信仰观念。

网络扩展解释二

羶芗

《羶芗》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和笔画为:羊(羊字旁,2画)+ 艹(草字头,6画)+ 虍(老虎尾巴,4画)。总共有12画。

来源

《羶芗》源于《说文解字》中的注释,其中“羶”是指肉腥气味的意思,“芗”是草类植物,暗指新鲜、绿色的样子。结合起来,《羶芗》表示了肉食的清香味道。

繁体

《羶芗》的繁体字为「羶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形状可能与现代有些不同。由于《羶芗》是一个较为罕见的词语,其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没有确切记录。

例句

1. 这碗汤鲜美无比,一股羶芗扑鼻而来。

2. 饭馆的名菜是一道羶芗鱼头,口味十分独特。

组词

羶臭、芗菇、羶食、鲜芳(以“芗”作为部首)

近义词

肉香、鲜美、诱人、芬芳

反义词

腥臊、腥熏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