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百五日的意思、百五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百五日的解释

指寒食日。 清 顾炎武 《金陵杂诗》之二:“重闻百五日,遥祭十三陵。”参见“ 百五 ”、“ 一百五日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百五日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时间指向的古语词,主要含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指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古代以冬至为起点计算节气,百五日对应清明节气前一两日,是寒食节的别称。如《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

二、文化内涵

  1. 寒食节标志

    百五日作为寒食节的代称,源于周代禁火习俗。古人此日禁火冷食,如唐代杜甫《清明》诗注:“百五日,即寒食也。”

  2. 节气关联性

    与清明节气紧密相连,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明确将百五日与“疾风甚雨”的气候特征关联,反映古人对自然节律的观察。

三、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罕用,仅见于古籍研究与民俗学领域。其时间计算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阴阳合历的特点,如《中国民俗通志》指出:“百五日之期,实为农耕社会节气转换的重要节点。”


权威参考来源:

  1. 《荆楚岁时记》(南朝梁·宗懔)
  2. 《杜诗详注》(清·仇兆鳌注)
  3. 《中国民俗通志·节日卷》(中华书局)

    注:古籍原文需通过图书馆或专业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查阅,现代著作可参考出版社官方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百五日”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百五日”指冬至后的第105天,即寒食节(寒食日)。该词源自古代历法计算,因寒食节在冬至后105天而得名。

二、历史背景

  1. 起源:最早见于南朝《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
  2. 习俗关联:寒食节与介子推传说相关,古代有禁火、冷食的习俗,后逐渐与清明节融合。

三、文学应用

该词常出现在诗词中,例如:

四、其他说明

部分文献提到“一百五日”可能因谐音被引申为形容愚笨(如),但此用法较为少见且缺乏广泛依据,建议以寒食节释义为主。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文献例证,可参考《荆楚岁时记》或曹操《明罚令》相关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傲物白玉楼宝床遍野便做并威偶势毕亲层遝赤留出律愁红惨绿传纪春焙粗剌剌典奥蹀蹀遁身遁贼二三君子二十八次反义词風問歌功颂德躬耕乐道钩饵乖牾蛊杀古先生宦术建寅月交瘁荆扉救护车久计纠蓼寄系拘囹冷灶连号鸾旗车罗浮戮社没眉没眼墨水漆绿清台扔蹦散念豕交诗啓霜木斯翬私奴私神琐运驼茸窝心无以加相挺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