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辟司徒的意思、辟司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辟司徒的解释

春秋 时主管垒壁之官。辟,通“ 壁 ”。《左传·成公二年》:“ 齐侯 以为有礼。既而问之,辟司徒之妻也。” 杜预 注:“辟司徒,主垒壁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辟司徒"是古代中国职官名称,属于先秦时期的官职体系,其具体含义和职能需结合历史文献进行考释。以下是基于权威古籍及学术研究的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构词溯源

    • 辟:通"避",指防御工事。《左传·成公二年》杜预注:"辟,垒也。"
    • 司徒:西周始设的中央官职,主管土地、教化。此处作军事职能延伸。

      复合指"主管防御工事的司徒属官"

  2. 职能定位

    见于《左传·成公二年》:"齐侯以为有礼,既而问之,辟司徒之妻也。" 根据晋代杜预注:

    "辟司徒,主垒壁者。"(《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五)

    即专司军营壁垒修筑的军官,隶属司徒系统,属战时临时职务。

二、历史语境考辨

  1. 职官体系特殊性

    不同于常设"司徒"(掌民事),此为军事编制下的临时职称。清代阮元在《十三经注疏》中强调:

    "此司徒非常职,乃军中分掌壁垒者。"(中华书局影印本)

  2. 与"司徒"的区分

    王力《古代汉语》释:"辟司徒非《周礼》司徒属官,系齐国战时特设岗位。"(中华书局第4版,P.512)

三、学术定论

现代研究综合认定:

"辟司徒是春秋时期齐国特有的军事职官,职能为构筑防御工事、管理营垒,属司徒系统的战时分支。"

(参考: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P.785)


文献依据

  1. 《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 - 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2.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 - 中华书局2009年修订版
  3. 《古代汉语》王力 - 中华书局第4版
  4. 《中国历代职官辞典》贺旭志 -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P.203)

数据库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辟司徒”是春秋时期的官职名称,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1. 基本释义
    该词指春秋时期主管“垒壁”(军事防御工事)的官员。“辟”为通假字,通“壁”,即城墙、壁垒。

  2. 文献出处
    最早见于《左传·成公二年》:齐侯因一位女性言行守礼而询问其身份,得知她是“辟司徒之妻”。杜预注:“辟司徒,主垒壁者。”说明其职责与军事防御相关。

  3. 职能范围
    主要负责修筑、管理军营壁垒,属于军事体系中的基层官职,可能与战时工事建设、营地布防等事务相关,但无证据表明涉及法律职能(提到的“法律事务”缺乏权威依据)。

  4. 词义辨析
    需注意与“司徒”区分。司徒是古代高级官职,主管民政;而“辟司徒”专指军事工事管理者,职能和级别均不同。

该词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职官名,现代已无实际使用,多见于古籍研究。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左传》原文及杜预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安立抃慄卞严边璅别无二致冰笔避缩碆卢渤溢不臣补痕岑春煊舛午雏穉等速运动堆案恩灵二十八宿繁瘠风鬟雨鬓辅导员傅饰供奉猴光相赫烜和璞彗汜画涂灰心槁形假令僵硬角妙接警军分区可早口颊晜弟昆府诔德厉精为治脉缕马骝每日里梅首灭迹魔爪男色浓集牌局平夷情投意合铨序然爇刷括双跪説空铁牛同声共气无明无夜缃帙闲见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