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司声的意思、司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司声的解释

负责听察民情之官。《管子·七臣七主》:“芒主目伸五色,耳常五声,四邻不计,司声不听,则臣下恣行,而国权大倾。” 尹知章 注:“司声之官,随君所好,不为听其理乱之音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司声”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文献中有明确记载。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词义

“司声”指负责听察民情的官职,由“司”(主持、管理)和“声”(言语、民情)组合而成,强调通过倾听民众声音来履行职责。例如《管子·七臣七主》中提到:“司声不听,则臣下恣行”,说明该官职对治理的重要性。

2.历史来源

该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管子》,书中批评“芒主”(昏君)忽视司声的职责,导致官员腐败、国家动荡。汉代学者尹知章在注解中进一步解释:“司声之官,随君所好,不为听其理乱之音也”,暗含对君主偏好的批判。

3.结构与演变

4.应用场景

5.相关辨析

需注意与“词”字的区别。尽管“词”字构形中也含“司声”(从言,司声),但“词”本义为言词,与“司声”无直接关联。

如需进一步了解《管子》原文或其他古籍中的用例,可参考汉典或权威历史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司声》这个词的意思

《司声》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掌管声音的人或机构。

拆分部首和笔画

《司声》的部首是“口”,笔画数是4画。

来源

《司声》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宫廷和朝廷制度。在古代,皇帝有专门的声乐和乐器部门,负责吟唱和演奏以及仪式中的音乐表演。这个部门被称为《司声》。

繁体

《司声》的繁体字为「司聲」。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司聲」的字形与现代略有不同。具体的字形会随着朝代和时期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例句

他被任命为皇室的《司声》,负责宴会和庙宇中的音乐演奏。

组词

司声官、司声人、司声部门

近义词

乐官、声乐家

反义词

听众、观众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