愬愬的意思、愬愬的详细解释
愬愬的解释
恐惧貌。《易·履》:“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陆德明 释文:“愬愬,山革反。 子夏 传云:恐惧貌。 何休 注《公羊传》云:惊愕也。”
词语分解
- 愬的解释 愬 ù 同“诉”。 愬 ò 恐惧的样子。 笔画数:; 部首:心; 笔顺编号:
- 愬的解释 愬 ù 同“诉”。 愬 ò 恐惧的样子。 笔画数:; 部首:心;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愬愬”是一个古汉语词汇,读音为sù sù,属于叠字用法,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 基本释义
- 恐惧、敬畏的状态:形容人因面临危险或压力时表现出的谨慎、戒惧之态。例如《周易·履卦》中“履虎尾,愬愬,终吉”,意为“踩到老虎尾巴,虽心怀恐惧,但最终能化险为夷”。
- 通假用法:单字“愬”可通“诉”(shuò),表示诉说、告发,但叠用“愬愬”时通常不取此义。
2. 经典出处与语境
- 《周易》中的哲学意涵
在《周易》中,“愬愬”强调一种“戒慎恐惧”的处世态度。即使身处险境(如“履虎尾”),若能保持警惕和敬畏,最终可获吉祥。这体现了古人以谨慎应对危机的智慧。
3. 现代使用场景
- 文学与学术领域:多见于古籍研究、哲学讨论或文言文写作中,日常口语已极少使用。
- 引申含义:可借喻对复杂局面保持审慎态度,如“面对挑战,当怀愬愬之心”。
4. 辨析与关联词
- 与“肃肃”区别:后者多形容严肃整齐(如“肃肃宵征”),与“愬愬”的恐惧义无关。
- 近义词:惕惕、惴惴、惶惶(均含戒惧义)。
若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周易》注疏或古汉语词典,了解其哲学背景及演变。
网络扩展解释二
愬愬的意思
愬愬是一个形容词,用于描述某人的情绪激动或充满豪情壮志的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
愬含有心部和忄部,共有11个笔画。
来源
愬愬最早出现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后来,《汉语大词典》也收录了这个词,并解释为情绪激动。
繁体
愬愬的繁体字为愬愬。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写法稍有不同,但表示的意思和现代汉字相同。例如,在香港的金文或篆文中,愬愬可能会稍有变化,但仍可辨认出来。
例句
他站在舞台上,愬愬地宣布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组词
愬愬可以组成一些词语,如愬愬高歌、愬愬豪言壮志等。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激动、豪情壮志
反义词:冷静、平淡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