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亡国。《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餘,寡人不忍行也。” 汉 张衡 《东京赋》:“一言几於丧国,我未之学也。”
“丧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国家失去独立主权或陷入灭亡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丧”指失去、毁灭,“国”即国家,组合后表示国家政权覆灭或主权丧失。该词常用于描述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崩溃,例如因战争、内乱或统治者失德导致的亡国危机。
历史文献与用法
使用场景与辨析
现代语境中,“丧国”多用于历史评述或文学表达,带有强烈的批判或警示意味,强调国家衰亡的不可逆性。需注意与“亡国”的细微区别:“亡国”侧重结果(政权终结),而“丧国”更突出过程(逐步丧失主权)。
综合释义
综合古代典籍与现代解释,“丧国”不仅指政权灭亡,还包含国家尊严、文化传承等精神层面的丧失,是一个涵盖政治与文化双重崩溃的复合概念。
《丧国》是一个常用的词语,表示一个国家面临灭亡、瘫痪或衰败的状态。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丧失独立性、尊严和权威。
《丧国》是由部首一丨和国囗组成的汉字,共有5个笔画。
《丧国》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记》中的记载。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司马迁写道:“斯丧其国而不自知者亦已甚矣。”从此开始,《丧国》成为表示国家灭亡的形象性词汇。
《丧国》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喪國」。
在古代,丧国的汉字写法有一定的变化。在《说文解字》中的古字写法为「桑國」,表示国家因战乱或其他原因,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1. 历史上曾有很多强大的国家因为内忧外患而最终丧国。
2. 这个国家的经济崩溃、政权瓦解,被认为已经陷入了丧国的边缘。
组词:丧失、丧心病狂、丧尽天良
近义词:亡国、失国、灭亡
反义词:复国、复兴、繁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