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鳞甲的意思、鳞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鳞甲的解释

[scale and shell of reptiles and arthropods] 动物用以蔽护躯体的甲壳。泛指一切有鳞和甲的水生动物

详细解释

(1).鳞介类的鳞片和甲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 沔水 中有物,如三四岁小儿,鳞甲如鯪鲤,射之不可入。” 明 王鏊 《震泽长语·象纬》:“ 常熟 有白龙一,黑龙二,目光如炬,吐火燄燄,鳞甲头角皆现。” 沙汀 《闯关》三:“当他才从故乡来到 河北 的时候,他把鱼的鳞甲叫毛。”

(2).有鳞或甲壳的水生物的统称。 汉 蔡邕 《汉津赋》:“鳞甲育其万类兮,蛟螭集以嬉游。”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沉鳞甲於玄渊,以违钻灼之灾。”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古镜》:‘出波鳞甲飞如活,透骨玻璃冷放光。’”

(3).比喻鳞甲状之物。喻雪片。 宋 范成大 《次韵姜尧章雪中见赠》:“鳞甲塞天飞,战逐三百万。”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琼姬素衣,纷纷巧剪鹅毛细,战八百万玉龙退败,鳞甲纵横上下飞。”

(4).喻松树皮。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地语·永安县》:“松或被斫伐横卧,鳞甲四散,磴道多为所碍。”

(5).喻人机心深峻,不可逆犯。《三国志·蜀志·陈震传》:“ 诸葛亮 与长史 蒋琬 、侍中 董允 书曰:‘ 孝起 前临至 吴 ,为吾説 正方 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吾以为鳞甲者但不当犯之耳,不图復有 苏 张 之事出於不意,可使 孝起 知之。’”《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诸葛亮 表都护 李严 。 严 少为郡职吏,用性深尅,苟利其身。乡里为 严 谚曰:‘难可狎, 李 鳞甲。’” 清 王晫 《今世说·言语》:“﹝ 涂子山 ﹞好为诗古文辞,有名於时,为人短小,胸无鳞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鳞甲是汉语中表示动物体表保护性结构的复合名词,其核心含义指「鳞片与甲壳的统称」。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释义,鳞甲特指「鱼类、爬行动物等身体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角质或骨质的薄片状组织」,例如鱼鳞、龟甲均属于此类结构。

从生物学功能角度,《汉语大词典》指出鳞甲具有「防止水分流失、抵御外界伤害」的生理作用,常见于水生及陆生爬行动物,如穿山甲的鳞片可随肌肉收缩形成防御机制。在文学语境中,该词常被引申为「坚硬防护层」的象征,如《淮南子》中「龙有鳞甲以自卫」的记载,即通过鳞甲比喻强大的自我保护能力。

网络扩展解释

“鳞甲”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层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动物生理结构
    指水生动物(如龟、鳖、鱼类等)体表的坚硬保护层,包括鳞片和甲壳。例如:“龙尾布满鳞甲,寒光凛冽”。该含义在多个权威词典中均有明确记载()。

  2. 泛指水生生物
    可代指一切有鳞或甲壳的水生动物。如《七启》中“鳞甲隐深”,即指藏于水中的生物()。


二、比喻与引申义

  1. 形容密集或严密
    成语中比喻事物排列紧密、连续不断,如“鳞甲般的防御工事”。此用法源自鳞片层层覆盖的特性()。

  2. 自然现象的意象

    • 雪片:宋代诗词用“鳞甲”形容纷飞的雪片()。
    • 松树皮:清代文献以“鳞甲”比喻松树皮的纹理()。
  3. 人性隐喻
    指人心机深沉、不可轻易触犯,如“此人鳞甲深峻”()。


三、古代军事用途

鳞甲还指一种古代铠甲,由金属或皮革制成的小片串联而成,广泛用于全球多个文明(如美索不达米亚、西欧)。其特点是易于加工且防护性强,常见于士官或精锐部队装备()。


“鳞甲”的核心含义围绕“保护性外层”展开,既包括生物结构,也延伸至文化、军事等领域的比喻与实物。具体释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拜单搬唆藏弆超然远引程功冲让酬賔赐牀调羹赐劳窜辱稻穗大衍历低凹藩镇蜚腾讽胁干吊国立鹤貌红潮弘侈黄毛团儿晃煜灰志笺疏楷正宽肃离次烈女镂冰劚雪乱业马捶蔓藻冒嫌门舘默仙磨崖碑平剡漆灰饶有戎王使者三思台烧地盛躅势峰手毫睡顿死生存亡素日憛憛讨信腾翻同亭忘其所以煟煌危几文盲污附缿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