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劳的意思、赐劳的详细解释
赐劳的解释
赏赐慰劳。《梁书·武帝纪中》:“八年春正月辛巳,舆驾亲祠南郊,赦天下,内外文武各赐劳一年。”《明史·职官志二》:“若詔与赦,则用‘皇帝之宝’;册封、赐劳,则用‘皇帝行宝’……‘天子行宝’,以封外国及赐劳。”
词语分解
- 赐的解释 赐 (賜) ì 给,旧时指上级给下级或长辈给小辈:赐予。赐死。赏赐。恩赐。 敬辞:请赐教。希赐函。 赏给的东西,给予的好处:厚赐。受赐良多。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编号:
- 劳的解释 劳 (勞) á 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劳动。劳力。劳逸。功劳(功业,成绩)。按劳分配。 辛苦,辛勤:劳苦。劳顿(劳累困顿)。劳瘁(劳累病苦)。劳碌(事情多而辛苦)。劳心。疲劳。烦劳。任劳任怨。
专业解析
"赐劳"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由"赐"和"劳"两个单字组成,其核心含义指向君主或上位者对臣下、有功者的功劳给予赏赐或酬劳。该词体现了古代社会基于功绩的赏赐制度,多见于历史文献与典籍记载。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古籍用例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分解
- 赐(cì)
- 本义:给予,特指上对下的恩赏。《说文解字》:"赐,予也。"
- 引申义:君主对臣属的封赏,如赐爵、赐田。
- 劳(láo)
- 本义:辛勤付出,功绩。《尔雅·释诂》:"劳,勤也。"
- 引申义:因功劳而获得的酬报,如"犒劳""酬劳"。
合成词义:"赐劳"即以赏赐的形式酬报功劳,强调君主对臣下功绩的官方认可与物质回馈。
二、古籍用例与权威释义
-
《汉书·刑法志》
"赐劳爵,复其身。"
- 释义:通过赐予爵位和免除徭役,酬报有功者的辛劳。此处"赐劳"指对军功的法定赏赐制度。
-
《周礼·夏官·司勋》郑玄注
"王功曰勋,国功曰功,民功曰庸,事功曰劳。"
- 释义:古代按功劳等级分类,"劳"指具体事务的功绩,"赐劳"即针对此类功绩的赏赐。
-
《唐律疏议·职制律》
"诸有功之臣,赐劳田宅,以彰其绩。"
- 释义:唐代法律明文规定以田宅等实物赏赐酬劳功臣,体现制度化赏赐。
三、文化内涵与制度背景
"赐劳"制度贯穿中国古代官僚体系,是封赏制度的核心环节:
- 政治功能:通过物质与荣誉赏赐维系君臣关系,强化统治权威;
- 社会意义:激励臣民建功立业,如秦代"军功爵制"、汉代"赐劳复身"(免除徭役);
- 文献佐证:历代史书《史记》《资治通鉴》均记载"赐劳"案例,如汉武帝赐劳霍去病"千金、田宅"。
四、现代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赐劳"已非常用词,但其概念仍存于历史研究领域:
- 学术定义:指古代君主对臣僚功绩的法定酬报制度(《中国古代官制辞典》);
- 延伸用法:偶见于仿古文体或历史小说,代指"嘉奖功劳"。
权威参考文献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 《尔雅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 班固《汉书·刑法志》(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本)
- 郑玄《周礼注》(《十三经注疏》本)
- 长孙无忌《唐律疏议》(法律出版社校注本)
- 司马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 吕宗力《中国古代官制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标注来源为权威出版社版本,读者可据此查阅纸质或数据库资源。)
网络扩展解释
“赐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赏赐慰劳,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表示上级对下级或帝王对臣子的嘉奖与安抚。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 赐:指上级给予下级或长辈给予晚辈的恩赏,常见于古代礼仪或官方文书中,如“赐予”“赏赐”。
- 劳:指功劳、辛劳,此处引申为对付出劳动的慰劳,如“慰劳将士”。
2.历史文献中的使用
- 《梁书·武帝纪中》记载:“内外文武各赐劳一年”,指帝王对官员的年度犒赏。
- 《明史·职官志二》提到:“册封、赐劳,则用‘皇帝行宝’”,说明赐劳是官方仪式的一部分,需用特定印玺。
3.应用场景
- 封赏功臣:如战争后对将士的赏赐。
- 例行嘉奖:如年节时帝王对官员的慰劳。
- 外交场合:如对附属国使臣的安抚。
4.延伸考据
秦汉时期已有“赐劳”制度,官吏考课以“日”计算劳绩,有功者赐予额外奖励天数,如《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赐牛长日三旬”。
“赐劳”是古代等级制度下的一种恩赏行为,兼具物质奖励与精神安抚的双重意义。若需更多例证,可参考《梁书》《明史》等史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暴蹶避静屏弃卜禘宸聪程较称庆触目警心淳浇错举打啵大聘调声叶律动荡鹅管石讹衰棐德刚锐害酒害怕横是欢门获乂火纸介气敬贤爱士沮苍来王老山汉冷作律则拏风跃云魄渊仆牛轻孤跂訾人千人万入伙傻冒儿善闭无关楗使劲瘦长子赎当熟间殊述梳雪肆鬯绥辑台扇刓钝王八维絷卧榻岂容酣睡五谏湘簟先轨仙箓效伎菥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