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笺疏的意思、笺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笺疏的解释

犹笺注。 宋 曾巩 《南轩记》:“然而六艺百家,史氏之籍,笺疏之书,与夫论美刺非……罔不毕载。” 清 戴名世 《己卯行书小题序》:“今夫道具载于四子之书,幽远閎深,无所不具,乃自 汉 唐 诸儒相继,训詁笺疏,卒无当于大道之要。” 郭沫若 《讨论注译运动及其他》:“他把德文逐字译成英文,把英文逐字译成华字,依华文文例整顿一遍之后,再来插说几句以当笺疏。”

牋疏:章奏;书信。《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蒙 少不脩书传,每陈大事,常口占为牋疏。”《北史·萧大圜传》:“ 大圜 恐谗愬生,乃屏絶人事,门客左右,不过三两人,不妄游狎,兄姊间,止牋疏而已。”《宋史·杨克让传》:“ 赵普 守 西洛 ,府中牋疏,皆 希閔 所为。”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笺疏”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iān shū,其含义可从不同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章奏与书信
    指古代用于陈述政事的公文(章奏)或私人往来的信件。例如《三国志·吴志·吕蒙传》中提到吕蒙常口述“笺疏”呈报大事。

  2. 注释与笺注
    宋代后衍生出“注释典籍”的含义,如曾巩《南轩记》中提到的“笺疏之书”,即指带有注解的文献。

二、字义分解

三、使用场景

  1. 古代公文与书信:多用于官方文书或文人书信往来。
  2. 文学创作:形容文章结构简明,如成语“笺疏”可指文字不冗长。
  3. 学术注释:特指对经典文献的注解,如清代戴名世提及的“训诂笺疏”。

四、出处示例

“笺疏”一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既可指实际文书,也可引申为文字风格或学术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笺疏》的意思

《笺疏》是一个词,其中“笺”和“疏”都是词语的组成部分。合在一起表示文稿或书籍的批注和注释。

拆分部首和笔画

“笺”字的部首是“竹”,共有8画;“疏”字的部首是“疋”,共有14画。

来源

《笺疏》这个词在古代中国文学中常常出现。这个词来源于古籍中对于批注和注释的称呼。

繁体

《箋疏》是《笺疏》的繁体字形。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具体写法可能会有些出入。以下是《笺疏》在古代的汉字写法:

箋:畫竹,稍高頭,下低風字橫。

疏:八個疋字楷書形,故與其字略同。

例句

1. 这本书的《笺疏》让我对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 他潜心研究《箋疏》,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组词

1. 笺纸:用于写信或做笔记的纸张。

2. 批注:对文献或书籍进行详细的解释或评价。

3. 解释:对事物的含义、原理、性质等进行阐述。

近义词

1. 注释

2. 批语

反义词

1. 原文:指没有进行批注或注释的文献或书籍。

2. 清晰:指陈述或说明明确、易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