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衰落败坏。《宋书·裴松之传》:“惧国俗陵頽,民风凋伪,眚厉违和,水旱伤业。”《新唐书·敬晦传》:“於是,帅不政,法制陵頽, 曙 引大吏廷责之。”
陵颓(líng tuí)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与古典文献两个维度解析:
本义指大土山(《说文解字·阜部》:"陵,大阜也"),引申为"崇高""超越"之意,如"陵霄"指直上云霄。
原指建筑物倒塌(《说文》:"颓,下坠也"),后扩展为"衰败""崩塌"的抽象概念,如"颓垣"指残墙。
陵颓融合二字意象,核心含义为:
崇高事物的衰败与崩塌,特指道德、纲常、国运等精神或社会结构的倾覆。
此概念在古典文献中多承载儒家伦理观,强调对理想秩序瓦解的痛惜。
唐代韩偓《感事三十四韵》有:
"陵颓侵步履,苔藓上阶除"
此处以物理建筑的残破(台阶崩塌、苔藓丛生),隐喻晚唐国势的衰微。
《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
"陵颓:衰败没落。多指纲纪废弛、道德沦丧。"(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ISBN 9787532628599)
该词属文言雅言,今仅见于历史哲学论述或文学批评,如:
"东汉末年礼乐陵颓,士人价值观剧烈震荡。"(《中国伦理思想史》,人民出版社)
参考资料
关于“陵頽”一词的解释需要分两部分来看:
“頽”的语义分析 “頽”是“颓”的繁体字,本义为崩塌、衰败,如《礼记·檀弓》中“泰山其颓乎”。
组合词“陵頽”的可能含义 该词未见于常见古代文献,可能为现代生造词或输入误差。按字面可推断两种解释:
建议用户提供具体出处或核对是否为“陵替”(纲纪废弛)、“陵夷”(逐渐衰败)之误。若需更精准解读,请补充上下文来源。
变应滮滮并行不送气扯叶儿笞鬭春色大估摸打换戴角黨類大要颠番兜末香咢酉愤嫉桂花糖谷玉和服横构合影后雕黄缯惠存嘉迹焦然架设蹐局九仞酒台卷舌音空黄历史性眇因末官南部排货秦树楚天融融泄泄软心肠散水花蛇添足衰分熟路轻车松花蛋松楸素毫岁气俗字坦迤提盒巍焕韦沓苇箫文治物迹乡董相援絃外音骁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