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雕的意思、后雕的详细解释
后雕的解释
亦作“ 后凋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何晏 集解:“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脩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也。”后因以“后彫”比喻守正不苟而有晚节。《汉书·王商等传赞》:“ 傅喜 守节不倾,亦蒙后凋之赏。”《南史·王镇之传》:“论者以为梧桐虽有栖凤之美,而失后凋之节。”
词语分解
- 后的解释 后 (③后⑥後) ò 上古称君主:商之先后(先王)。 帝王的妻子:皇后。太后。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后窗户。后面。后学。后缀。后进。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日后。后福。后期。 指次序
- 雕的解释 雕 ā 鸟类的一属,大型猛禽,羽毛褐色,上嘴勾曲,视力很强,利爪,能捕食山羊、野兔等(亦作“鹫”):雕悍。一箭双雕。 刻竹、木、玉、石、金属等:木雕。浮雕。玉雕。雕版。雕龙(指善于撰写文章)。雕镌。雕
专业解析
后雕(hòu diāo)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哲学意蕴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在严酷环境中最后凋零,常用来比喻坚韧不拔的品格或经得起考验的事物。该词典出儒家经典,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与出处
“后雕”源自《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此句以松柏在寒冬中最后凋谢的自然现象,隐喻君子在逆境中坚守节操的高贵品质。在古汉语中,“雕”通“凋”,意为凋零、衰败。“后雕”即“(比其它草木)更晚凋谢”。
二、字义分解与演变
- 后(hòu):时间或次序上的延迟,指“较晚”。
- 雕(diāo):本义为猛禽,此处假借为“凋”,表示草木衰落。汉代《说文解字》未直接收录“凋”字,但“雕”有“伤也”的引申义(《说文·隹部》),与“凋”的“半伤也”(《说文新附》)意义相通,故古籍常通用 。现代汉语中,“凋”成为规范用字,专指草木枯落。
三、深层哲理与象征
“后雕”超越字面描述,被赋予坚韧、耐久、守节的象征意义:
- 逆境考验:强调唯有经历严峻考验(如“岁寒”),方能显现真正的品性。
- 君子之德:以松柏喻人,歌颂在乱世或困境中不改其志、坚守道义的君子风范 。
- 物性比较:通过与普通草木的对比,突出松柏(或所喻之物)超凡的耐力和生命力。
四、现代用法与成语关联
现代汉语中,“后雕”虽不单独高频使用,但其精神内核融入成语“松柏后凋”(亦作“岁寒松柏”),用于赞颂:
- 人在危难时刻表现出的坚定意志。
- 事物在严峻环境下展现的持久性与可靠性。
- 例如:“公司历经市场寒冬,骨干团队如松柏后凋,最终带领企业重生。”
五、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明确收录“后凋”词条,释义为“最后凋谢”,并引《论语》为书证。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在“凋”字条目下解释“后凋”,强调其出自《论语》及比喻义。
- 《论语》原典(中华书局点校本):提供最原始的语境与语义依据 。
- 汉字源流研究(如《说文解字注》《古文字通假字典》):考证“雕”“凋”通假关系及字义演变 。
“后雕”是一个承载儒家精神与自然智慧的典雅词汇,其价值不仅在于描述自然现象,更在于对坚贞品格与生命韧性的永恒礼赞。
网络扩展解释
“后雕”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1.词义与出处
- 本义:原指松柏等植物在寒冬中最后凋零,出自《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彫通“凋”)。这里的“后雕”即“后凋”,强调松柏在逆境中保持坚韧的特性。
- 引申义:比喻人在困境中坚守节操,晚节高尚,尤其指在浊世或逆境中不改初心、不苟且迎合的品格。
2.结构与用法
- 通假关系:古文中“彫”与“凋”通用,因此“后雕”等同于“后凋”。例如《汉书》等典籍中多用“后凋”一词,如“傅喜守节不倾,亦蒙后凋之赏”。
- 文学引用:常用于赞颂人物的气节,如《南史·王镇之传》以“后凋”对比梧桐栖凤之美与松柏的坚韧。
3.现代应用
- 造句示例:如“岁寒知松柏之后雕”,用于形容历经考验后的品格显现。
- 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文化中象征坚韧、正直的经典意象,常用于书法、诗词等创作。
4.注意事项
- 需结合语境区分“后雕”与普通凋零的含义,其核心在于“逆境中的坚守”。
- 部分古籍中可能用“凋”代“彫”,但语义一致。
“后雕”不仅是一个描述自然现象的词汇,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寓意,强调人在逆境中的道德坚持与精神高度。
别人正在浏览...
爱宝挨擦爆发薄产不验出句除免辞屈大海捞针丹头甸农点球决胜法鵰影叠绮断肠非世富寿拂性皋皋鲠亮黑点皇枢回肠回濑灰烟瘴气祸因恶积讲勗兼金鉴畏姣弱嘉月獧捷籧篨困闷瘘管皃言没陈明荡荡泌尿系统抹面努力怒骂屏卫谦癖凄忾咠咠三六九上槛沈碧身在曹营心在汉时熟试闱失状说夸同爨推陨驼载瓮鼻渥水驹新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