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志的意思、地志的详细解释
地志的解释
[annals of local history;local chronicles] 记载国或区域的地形、气候、居民、政治、物产、交通等的变迁的书
详细解释
见“ 地志 ”。
亦作“ 地誌 ”。专记地理情况的书。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余视《山海经》及《禹贡》、《尔雅》、《説文》、地志,虽曰悉备,各有所不载者,作略説。”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二》:“今 东海县 乃 汉 之 赣榆 ,自属 琅琊郡 ,非古之 东海 也…… 延年 ( 石延年 )不讲地誌,但见今谓之 东海县 ,遂以二 疏 名之,极为乖误。” 孙犁 《关于儿童文学》:“有时教子弟念 金 元 的历史,念边疆的地志。”
词语分解
- 地的解释 地 ì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地球上的
- 志的解释 志 ì 意向:志愿。志气。志趣(志向和兴趣)。志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志学。 记,记在心里: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记号:标志。 记载的文字:杂志。志怪(记载怪异的事)。 称轻重,量长短、多
网络扩展解释
“地志”是记录某一地区自然与人文概况的文献形式,其含义和演变可综合以下要点说明:
一、基本定义
地志指专门记载国家或区域地形、气候、居民、政治、物产、交通等变迁的书籍。它既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也包含历史、社会、经济等综合内容,具有“横排门类,统合古今”的特点。
二、历史发展
- 起源:最早出现于东汉,如《益州志》;
- 发展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涌现代表作,如韦昭《吴郡国志》、常璩《华阳国志》;
- 衰落与转型:隋唐后逐渐衰落,宋代被图经和方志取代。
三、内容特点
- 涵盖范围:包含自然地理(地形、气候)、人文地理(居民、政治制度)、经济(物产、交通)等;
- 文献价值:被视为方志雏形,为后世研究古代区域发展提供重要史料。
四、延伸含义
在成语用法中,“地志”可比喻详细记录事物情况的文字,例如形容某著作内容详实如地方志书。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案例或历史脉络,可参考汉典及地方志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地志》一词的意思是指对地理或地形特征进行系统记录和描述的著作或资料。按照拆分部首和笔画来看,它由“土”和“志”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土”表示与地球有关的意思,“志”表示记录或记载的意思。该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在繁体字中,地志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地志的“地”字由一个象形的“土”字构成,形状类似于土地的轮廓。而“志”字则是通过加上一横和两点表示记载的意思。由于汉字的演变和简化,现代汉字中的地志写法已经变为了“地志”。
以下是一个关于地志的例句:
在这本地志中,详细记录了这个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等信息。
与地志相关的组词包括地理、地形、地貌等。
地志的近义词可以是地名志、地博、地理志等。
地志的反义词可以是地图、地理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