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纳福。多用为书信中祝人安适之辞。 南朝 梁 任昉 《为庾杲之与刘居士虯书》:“金凉佇运,想恒纳宜,冲明在襟,履候无爽。”
“纳宜”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书信或文雅场合表达祝福,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纳宜指“接纳福气、安适顺遂”,常用于书信中祝愿对方生活安康、诸事顺利。该词由“纳”(接纳)和“宜”(适宜)组成,字面可理解为“接纳适宜的福气”。
现代汉语中,“纳宜”已不常见,多出现在古典文学研究或仿古文体中。若需在正式场合使用,建议结合上下文语境,避免晦涩。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书信礼仪或词汇演变,可参考《古代汉语词典》或相关文史研究资料。
纳宜是一个中文词汇,意指对某事物或某个人的欣赏、称赞或赞美。
纳字的拆分部首是“纟”,它表示与纺织有关;而宜字的拆分部首是“宀”,它表示与住宅有关。纳宜的笔画分别为“7”和“8”。
纳宜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其中称赞了对酒、对月的情感。它在繁体中的写法为「納宜」。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纳宜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例如,在战国时期的篆书中,「纳」字的写法是有点像天线的形状,「宜」字则比较简化,类似一个小房子的形状。
1. 对这位画家的作品,我不禁感到纳宜之情。
2. 她的美丽令众人都心生纳宜之情。
纳良、纳谏、纳福、纳顺、纳凉
赞赏、称颂、赞美、欣赏、喜爱
贬低、鄙视、厌恶、唾弃、嫌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