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城之长。犹城主。《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九年》:“ 柳城 都尉 石琮 、城大 慕舆埿 并力拒守。” 胡三省 注:“城大,犹城主也。一城之长,故曰城大。”参见“ 城主 ”。
“城大”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基本定义
“城大”指一城之长,相当于“城主”,即古代负责管理城池的行政或军事首领。该词由“城”(城池)和“大”(首领)组合而成,强调对城池的管辖权力。
历史背景与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九年》的记载:“柳城都尉石琮、城大慕舆埿并力拒守。”。元代史学家胡三省在注解中明确:“城大,犹城主也。一城之长,故曰城大。”,说明其职能与“城主”一致。
职能与地位
“城大”需统筹城池的防御、民生等事务,常与“都尉”(军事官职)并列出现,体现其行政与军事的双重职责。例如在晋代,城大与都尉共同守城,反映古代地方治理中军政分权的特点。
相关词汇对比
与“城主”为同义词,但“城大”更强调官职属性,而“城主”可能涵盖世袭领主等更广泛含义。此外,“城大”属历史特定称谓,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
语言演变
该词属古代职官名,现代仅在研究历史文献时出现。拼音为“chéng dà”,注音符号为“ㄔㄥˊ ㄉㄚˋ”,常见于古籍注解或辞典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