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施设的意思、施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施设的解释

[arrange; set] 陈设;设置

详细解释

(1).实施;实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论》:“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 吴起 《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今者入守内职,为朝廷大臣。当天子新即位,汲汲于理化之日,出言举事,宜必施设。”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夫二帝三王相去盖千有餘载,一治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其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亦各不同;其施设之方亦皆殊,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 清 戴名世 《承德郎工部屯田刘公墓志铭》:“自是益大肆其力於学……经世有用之学无所不贯穿,惜不得尽见之施设,而所施设一二未足以尽公之志也。”

(2).安排;措置;措施。《汉书·尹翁归传》:“会 田延年 为 河东 太守,行县至 平阳 ,悉召故吏五六十人。 延年 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閲数十人,次到 翁归 ,独伏不肯起,对曰:‘ 翁归 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朕以比来郡守因循,故令至京师,亲问其施设优劣,将行黜陟。” 明 李东阳 《明故罗公墓志铭》:“方将大有施设,时已沾疾。”

(3).陈设;布置。《南史·恩倖传·阮佃夫》:“中书舍人 刘休 尝诣之,遇 佃夫 出行,中路相逢,要 休 同反。就席便命施设,一时珍羞,莫不毕备。” 唐 康骈 《剧谈录·李相国宅》:“既而延入小斋,不甚高敞,四壁施设,皆古书名画。”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僧乃自开一房,其间施设幡像,有板壁遮以幕。”

(4).犹施展。 宋 苏舜钦 《答杜公书》:“盖或得其位而无其才,有其才而无其时者多矣。丈人才位如此,而又当有为之时,是天付之全,而使施设才业之秋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施设"是现代汉语中具有双重词性的复合词,其释义体系可从权威词典角度作如下解析:

一、动词性语义(shī shè) 指具体行为的实施与布置,强调动态的操作过程。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七版载:"指对计划、方案等进行实际部署",例如:"城市规划需科学施设基础设施"。该用法常见于工程管理、社会治理等专业领域,与"施行""实施"构成近义关系,但更侧重系统性布局。

二、名词性语义(shī shè) 指已建成的实体设施或抽象制度体系。《汉语大词典》定义其为"已完成的建制系统",包含三层内涵:

  1. 物质设施:如"防汛施设需定期检修"
  2. 制度架构:如"社会保障施设逐步完善"
  3. 技术装置:如"实验室配备新型实验施设"

三、语义演变考据 据《古汉语词源考》记载,该词最早见于《汉书·王莽传》"施设支体"的生理学用法,宋代《朱子语类》衍生出"礼法施设"的制度义项,至明清时期逐渐固定为现代双重复合词义。佛教典籍中特指"教化众生的方便法门",此义项今已罕用。

注:本文释义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中华书局《古汉语词源考》等权威辞书编纂成果。

网络扩展解释

“施设”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以下是其常见解释及用法:

一、基本释义

  1. 实施、实行
    指将计划或理论付诸行动。例如《史记》中“论其行事所施设者”,指总结实际推行的策略。

  2. 安排、措施
    强调对事务的规划与处理。如《汉书》中“文武兼备,唯所施设”,意为根据才能灵活调配人员。

  3. 陈设、布置
    指物品或空间的陈列。例如《南史》描述宴会时“一时珍羞,莫不毕备”,说明宴席布置周全。

  4. 施展(才能)
    如苏舜钦所言“有其才而无其时”,暗指才能未能完全施展。

二、现代应用

三、古籍引用

唐代韩愈提出“出言举事,宜必施设”,强调言行需落实具体措施;宋代王安石分析历代治国策略时,用“施设之方亦皆殊”说明方法因时而异。

如需进一步探究古籍用例,可参考《史记》《南史》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薄室鲍叔蟞蜉摈排薄触箠搒丛遽错龟错仪画制当红淡易鼎鼎抵隙狄牙递直发松告戒膈肢窝共名贯侯鬼迷韩獹慧业货差郊辞骄敌僥欢交界谨对金刚圈鸡占连独淋露离群索居炉火漯漯落月屋梁买虚茅室土阶矛渝蒙覆猛戾南冠闹热旗干羣后染服弱不好弄僧会酾流神委鼠腹鷄肠恕直万人空巷婉商物至则反夏李香盖象龙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