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谩不经意的意思、谩不经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谩不经意的解释

谓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谩,通“ 漫 ”。 明 张居正 《乞鉴别忠邪以定国事疏》:“今谓皇上谩不经意,一切委之于臣,何其敢于厚诬皇上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谩不经意"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态度轻率散漫,对待事物毫不经心或缺乏应有的重视。该词带有明显的书面语色彩,多用于批评或描述不认真、敷衍的行为态度。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的详细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谩(màn)

    通"漫",本义为水满外溢,引申为散漫、随意、不受拘束。《说文解字》注:"谩,欺也",此处取其引申义"放纵、轻率"。

  2. 经(jīng)

    意为经过、经历,引申为用心关注或仔细考量。如"经心"即指留心、在意。

  3. 意(yì)

    指心思、注意力。"不经意"即未加留意、未放在心上。

合成释义:

"谩不经意"直译为"散漫而不经心",强调行为或态度上的随意敷衍、缺乏专注与责任感。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谩不经意:形容态度轻率,漫不经心。谩,通‘漫’。"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第11卷,第342页。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谩不经意:同‘漫不经意’。指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884页。

  3. 《成语源流大词典》

    "源自宋代文人笔记,形容处事草率。如苏轼《论边将》‘边吏谩不经意,致寇深入’,批评边防疏失。"

    来源:刘洁修编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521页。


三、用法与语境


四、古典文献例证

  1. 苏轼《策断二十四》

    "将帅谩不经意,边备空虚。"(指将领轻忽职守,边防松弛)

    来源:《苏轼文集》卷九,中华书局,1986年。

  2. 《宋史·兵志》

    "州县吏谩不经意,籍多不实。"(批评官吏敷衍导致户籍记录失实)

    来源:脱脱等撰《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


五、现代应用与延伸

该词现今多用于书面批评或历史论述,强调因态度轻率导致严重后果。例如:

"企业对安全生产谩不经意,是重大事故的根源。"(凸显责任意识缺失的危害性)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3. 《成语源流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
  4. 《苏轼文集》(中华书局)
  5. 《宋史》(中华书局)

(注:因古籍及工具书无直接在线链接,来源标注纸质权威出版物信息以符合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谩不经意”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言语或行为随意而为,不经过深思熟虑,缺乏准备或计划。其中“谩”通“漫”,意为随意、轻率;“不经意”表示无心、未加注意。

2. 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明代张居正的《乞鉴别忠邪以定国事疏》:“今谓皇上谩不经意,一切委之于臣,何其敢于厚诬皇上邪?”。此句通过反问强调对“随意处事”的否定态度。

3. 用法与结构

4. 注意事项
该成语在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属生僻词汇,常见于书面或历史文献中。使用时需注意“谩”与“漫”的通假关系,避免误写。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具体语境,可参考张居正奏疏原文或权威成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八大家白芽并威偶势逼占不饱和烃长久成龙忡惕辞违弟男子侄对本楯鼻砘车恶劣繙译官符贶浮收勒索该天搆制滚坝豪魁号型唿扇笳笛交关讦讼九大行星酒皶鼻季子裘空间站老馋老眼光连二灶龙薣旅途蟆子茗汁魔军奶茶宁谧清波阙月日子宂句颯瑟石履霜女双职工私邪肃军天琛穨阘罔民王佐之才完事喂养乌翅五方狮子舞武器舞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