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委曲己意而奉承别人。《后汉书·段熲传》:“ 熲 曲意宦官,故得保其富贵。”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时 吕微仲 与 刘莘老 为左右相, 微仲 直而闇, 莘老 曲意事之,大事皆决於 微仲 。”《红楼梦》第七九回:“ 金桂 知其不可犯,便欲寻隙,苦得无隙可乘,倒只好曲意俯就。” 茅盾 《野蔷薇·一个女性》:“她只能曲意交好 琼华 。”
(2).尽情;尽意。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盖 舜 有顽嚚之父母,傲慢之弟,而能尽孝,曲意承顺,内则得其欢心,外则使无犯於乡曲,盛德日著。” 明 张居正 《与蓟辽督抚》:“今西北诸将如 赵 马 辈,僕亦曲意厚抚之。” 刘师培 《文说》:“及递相称述,曲意形容,属词比事,其失也诬。”
(3).曲折委婉的用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或有曲意密源,似近而远,辞所不载,亦不胜数矣。”
“曲意”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含义和用法:
委曲己意而奉承他人
指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刻意迁就或讨好他人。例如《后汉书》中“熲曲意宦官,故得保其富贵”,以及《红楼梦》中“金桂……只得曲意俯就”,均体现此意。
尽情、尽意(较少用)
如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提到“曲意承顺”,指尽心尽力顺从他人。
曲折委婉的用意(罕见义)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中用于描述隐晦的表达方式。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权威来源。
曲意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迎合对方的意思或者意图,表示心思巧妙灵活,能够迎合他人的需求或要求。
曲意的部首是曰(日),笔画数为11划。
曲意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硕人》这篇古文中。故曲意可以迎合他人意图、说情,是诗经时期的一种修辞文笔手法。
曲意的繁体字为「麴意」。
在古代,曲意有时也以「權欲」表示,其中「權」即表示灵活变通,「欲」表示迎合他人心意。
1. 他总是能够曲意逢迎,让人感到很舒服。
2. 她懂得曲意说话,与人相处非常得体。
3. 为了达成合作,老板曲意让步,达到了双赢的局面。
曲不离口、巧言令色、投其所好、迎合人心
迎合、逢迎、奉承
刚正、直来直去、执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