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自吟咏。 宋 杨万里 《临贺别驾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诗和以谢焉》:“小醉即孤咏,自遣不要奇。”
“孤咏”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指独自吟咏诗歌或歌曲,常用于描述在孤独环境中通过吟诵抒发情感或思考的状态。该词由“孤”(独自)和“咏”(吟诵)组成,字面理解为“一人吟咏”。
多用于古诗文创作,表现文人雅士在孤寂时借诗词自省或抒怀的意境。现代语境中可引申为独自沉浸于文学、艺术创作或思考的状态。
该词与“孤吟”含义相近,但更强调吟咏的主动性。其意境常与自然景物(如月、松风)结合,烘托出清幽寂寥的氛围。
以上内容综合自汉典释义及古诗文用例,如需完整出处可查阅相关文献。
《孤咏》是一个中国诗歌创作术语,通常指一首有关孤独的歌曲或诗歌。它描述了一个人独自面对孤独时的情感和思考。
《孤咏》的部首是“子”和“口”,分别位于上部和下部。
它的总笔画数是12个,其中部首“子”占1画,“口”占11画。
《孤咏》一词的来源并不明确,它可能是古代文人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情感创造出来的词语。
《孤咏》的繁体字写作「孤詠」,保留了原来的意思和发音。
在古代,「孤詠」可以用不同的写法,如「孤吟」、「孤嘤」等。这些写法都表示了相似的意思。
1. 他写了一首《孤咏》,表达了他对孤独的感受。
2. 这首诗以独特的方式呈现了孤独和内心的思考。
1. 孤独:表示一个人单独存在或感到寂寞的状态。
2. 吟唱:指朗诵或演唱诗歌、曲子等。
3. 孤僻:形容一个人性格孤单、不合群。
1. 孤独、独自、寂寞
2. 吟诵、歌颂、赞美
1. 合奏、合唱、交往
2. 快乐、愉快、热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