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警鼓的意思、警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警鼓的解释

(1).报警之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患在尊 厉王 击警鼓与 李悝 谩两和也。”《初学记》卷十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在村墅曰枹鼓,在边徼曰警鼓。”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四角安鼓曰座:一曰应鼓,二曰腰鼓,三曰警鼓,四曰雷鼓。”参阅《文献通考·乐九》

(2).天子车驾出行时警卫的乐曲名。《新唐书·仪卫志下》:“小鼓九曲:一《渔阳》,二《鸡子》,三《警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警鼓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含义的复合词,其本义指古代用于传递警报信号的鼓类器具。据《周礼·夏官·司马》记载,周代已设“鼓人”一职,专职掌管“六鼓四金”以传递军令、警报。汉代以后,警鼓逐渐融入城市管理制度,《汉书·百官公卿表》提到,长安城设“街亭”置警鼓,用于夜间报时和治安示警。

在军事领域,警鼓特指军营中的警戒信号器。《武经总要》详述宋代军营制度:“凡军行三十里一置警鼓,夜则击之以防袭营”。唐代仪仗制度中则发展出“警鼓仪仗”,《新唐书·仪卫志》记载皇帝出行时,“左右卫各执十二面警鼓,以壮威仪”。

该词在文学作品中常具象征意义,如杜甫《秋兴》中“警鼓严城动玉珂”,既写实景又喻时局动荡。现代《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报警之鼓;古代仪仗用鼓”(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完整保留了历史语义的双重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警鼓”一词在不同文献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报警之鼓(古代用途)

  1. 基本定义
    指古代用于传递紧急信号或警示的鼓声,常见于边防或民间警戒。例如《韩非子》记载,楚厉王曾设置警鼓与百姓约定紧急信号,醉酒误击时引发民众惊慌。

  2. 历史典故
    据《文献通考·乐九》等记载,警鼓在不同场景有不同名称:边塞称“警鼓”,村落称“枹鼓”,主要用于战事、灾害等突发事件的预警。

二、天子仪仗乐曲(唐代制度)

唐代宫廷礼仪中,警鼓被纳入天子车驾出行的警卫乐曲,属《小鼓九曲》之一,与《渔阳》《鸡子》并列,用于彰显皇家威仪。

其他说法辨析

部分现代资料将“警鼓”解释为成语,强调“通过声音唤醒警觉性”。但此说法未见于古籍,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读。

建议:若需深入研究,可查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新唐书·仪卫志》等原始文献验证细节。

别人正在浏览...

伴奏唪经冰山承影宠号出田差互黨籍碑达徒銱子底里斗蚁耳挖子方刚仿学风乌蜂语皋舟耕畴桂渊海量豪怒佳搆金掌酒盂鸠占鹊巢军革狂草泐灭砱砾流普落脱马辔觅诱目怆有天搒楚偏激飘飘艳艳披猖趫夫樵米怯劣侵食瘸腿闪异蜃景瘦受水烟管司书松标桃花年命头底吐絮哇哩哇啦妄意椀茗文化遗产文野武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