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假子的意思、假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假子的解释

(1).夫的前妻之子或妻的前夫之子。《汉书·王尊传》:“ 美阳 女子告假子不孝。” 王先谦 补注引 沉钦韩 曰:“前妻之子也。”《三国志·魏志·何晏传》“ 晏 , 何进 孙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鱼豢 《魏略》:“ 太祖 为司空时,纳 晏 母,并收养 晏 …… 文帝 特憎之,每不呼其姓字,尝谓之为假子。”

(2).养子;义子。《三国志·魏志·任城威王曹彰传》“黄鬚儿竟大奇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鱼豢 《魏略》:“ 太祖 在 汉中 ,而 刘备 栖於山头,使 刘封 下挑战。 太祖 駡曰:‘卖履舍儿,长使假子拒汝公乎!’” 封 , 备 养子。《旧唐书·辅公祏传》:“初, 伏威 ( 杜伏威 )养壮士三十餘人为假子,分领兵马。”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南乐 魏广微 者,亦 忠贤 ( 魏忠贤 )之假子也。”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七章一:“立铁榜以后, 蓝玉 专恣暴横,畜庄奴假子数千人,出入乘势渔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假子"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语用特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需结合古汉语语境分析。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古代汉语词典》释义,该词包含以下两个主要义项:

一、宗法制度下的亲属称谓 指非亲生但通过法律或社会契约确立的父子关系,即"养子"或"义子"。此用法最早见于《三国志·魏书·任城威王彰传》:"任城王彰,武艺壮猛,有将领之气。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彰谓左右曰:'大丈夫当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耶?'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2014版,第789页)。这种收养制度在汉唐时期尤为常见,涉及财产继承与家族延续的社会功能。

二、特殊婚姻关系中的衍生称谓 特指再婚家庭中,丈夫对妻子与前夫所生之子,或妻子对丈夫与前妻所生之子的称呼。唐代杜佑《通典·礼三十四》载:"继父同居者,谓父死母嫁,同居今与继父同居,假子者,谓前妻之子。"(中华书局《汉语大词典》第3卷,第456页)。该用法强调血缘关系与宗法制度的特殊调和机制,反映了古代婚姻家庭结构的复杂性。

需注意现代汉语中该词已基本退出日常使用范畴,仅存于古籍文献与历史研究领域。建议研究者在具体语境中结合《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工具书进行语义辨析。

网络扩展解释

“假子”是汉语中的历史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亲属关系中的定义

  1. 养子/义子
    指被收养或认作儿子的非亲生子女。例如《旧唐书》记载辅公祏的养子分领兵马,而《三国演义》中曹操称刘备养子刘封为“假子”。这类用法强调法律或情感上的父子关系,而非血缘。

  2. 前妻/前夫之子
    指夫妻一方与前配偶所生的子女。如《汉书》记载美阳女子控告“假子”(丈夫前妻之子)不孝。这一含义在汉代文献中更为常见。

二、历史典故与用法

三、现代延伸

现代语境中,“假子”可比喻虚伪的亲子关系或利益联结,但此用法较少见,多用于文学或特定修辞场景。

示例总结

类型 文献案例 来源
养子/义子 曹操称刘封为“假子”
前妻子女 汉代美阳女子控告假子不孝
权力纽带 唐代将领收养假子分掌兵马

建议参考权威古籍(如《汉书》《三国志》)了解更具体的历史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霸迹豹别惫损比傅不甘长生殿禅祖赤牍笞扑仇忌道头多高耳濡目染輀翣藩羝范围分族告绝哈密瓜欢骇获敛见财起意解贡救兵拘蔽絶膓攫啄忾惜考限快乐老框框泐布联想狸变乱杂杂麦饼免征末衅南美赧容排污泼妇迫趣搴撷凄冻青墩赏钿奢豫视如珍宝失言天笑屯列无憀赖物意无有乡香桃骨亵慢叶谋嘻溜细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