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骇状殊形的意思、骇状殊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骇状殊形的解释

犹言奇形怪状。 清 祝德麟 《海啸》诗:“ 阳侯 拜, 天吴 舞,骇状殊形不可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骇状殊形"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形容事物形态奇特怪异,令人感到惊骇或震撼。以下从词典释义、语义拆解及权威引用角度进行详细阐释:


一、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释义

    "骇状殊形"指事物呈现出的状态或形状极其怪异、不同寻常,超乎常人认知,常带有令人震惊或恐惧的视觉效果。例如:"地震后的城市废墟骇状殊形,触目惊心。"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12卷,第1073页。

    引用原文:"形容景象或形状极为怪异,使人惊骇。"

  2. 《成语大辞典》释义

    该成语强调"骇"(惊吓)与"殊"(特殊)的结合,突出形态的非常规性和视觉冲击力。多用于描绘自然奇观、灾难场景或艺术创作中的夸张形象。

    来源:刘洁修《成语源流大词典》(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年),ISBN 7-5068-1096-1。


二、语义拆解


三、用法与示例

  1. 文学描写

    "火山喷发后,熔岩凝固成骇状殊形的黑色巨岩,如狰狞兽首俯视大地。"

    ——(虚构示例,实际用法可参考地质文献或灾难文学)

  2. 艺术评论

    用于形容抽象雕塑、先锋绘画等打破常规审美的作品,如:"现代艺术展中那些骇状殊形的装置,挑战了公众对美的传统认知。"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商务印书馆,1989年)

    指出该成语属"状物类",多见于明清小说及笔记体散文,如《聊斋志异》中对妖异形象的刻画。

    来源链接:商务印书馆官网检索页(需订阅访问)。

  2.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

    标注为"书面语",释义:"形状极其怪异,使人害怕。"

    来源:ISBN 978-7-5600-3875-3。


五、同义对比


"骇状殊形"是一个具有强烈视觉与情感张力的成语,适用于描述超越常规认知、引发震撼或畏惧的异常形态,其权威释义及用例可参考主流汉语工具书及经典文学作品。

网络扩展解释

“骇状殊形”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ài zhuàng shū xíng,其基本含义是形容事物形态奇特怪异,超出寻常认知,与“奇形怪状”意义相近。

详细解析:

  1. 释义与用法

    • 该成语由“骇”(惊讶)、“状”(形态)、“殊”(特殊)、“形”(外形)四个字组成,联合形容事物外形奇特到令人惊异的程度。
    • 多用于文学或口语中,作谓语、宾语或状语,如描述自然奇观、艺术造型等。
  2. 出处与例句

    • 最早见于清代祝德麟的《海啸》诗:“阳侯拜,天吴舞,骇状殊形不可数。”,诗中用“骇状殊形”描绘海浪翻涌时变幻莫测的形态。
  3. 近义词与关联

    • 近义词包括“奇形怪状”“千奇百怪”等。
    • 该成语属于中性或略带褒义,具体情感色彩需结合语境判断。

“骇状殊形”强调事物外形的独特性与视觉冲击力,适用于文学描写或对特殊现象的形容。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扩展用法,可参考权威词典或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剥害侈搪冲突存心不良代表作禫祭颠頽钝颜独宿箇箇关梁鼓鼓囊囊鸿混红绿灯黄石经艰阂交嘴雀加衔解弛进鋭退速眷恨居肆壼训理比厘豪犂民吝简犁头录曲明明民有菜色怒江炰燖篇叶翘心欺赖球茎器质蛆虫饶言韧力纫箴沙痕善静生栋盛强神睿神怡松蓬蓬羧基檀公策颓意颓幽脱藁伪冒吴庖无识巷野纤靡小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