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陵栢 ”。陵墓上的柏樹。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山( 雷首山 )一名 獨頭山 , 夷 齊 所隱也,山南有古冢,陵栢蔚然,攢茂丘阜,俗謂之 夷齊墓 。”一本作“ 陵柏 ”。 宋 劉克莊 《宮詞》:“先帝宮人總道裝,遙瞻陵柏淚成行。”
“陵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陵柏指陵墓上的柏樹,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對墓地植物的描述。該詞由“陵”(帝王或貴族的墓地)和“柏”(柏樹)組合而成,強調柏樹作為墓地常見植物的屬性。
柏樹在傳統文化中常被視為永恒、守護的象征。因柏樹四季常青且壽命長,古人認為其能護佑陵墓安甯,并寄托對逝者的長久懷念。
總結來看,“陵柏”是兼具自然屬性與文化内涵的詞彙,多用于描述古代陵墓景觀及表達哀思。
《陵柏》是一個漢字詞,意為墓地中的柏樹。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陵”和“柏”。
《陵柏》的部首是“阝”和“木”,分别表示土地和木頭。它總共有14個筆畫。
《陵柏》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邶南》:“陵斯高丘,肅肅宜晝。”意味着古代人們在陵墓中栽種柏樹。
《陵柏》的繁體字寫作「陵柏」,保留了原詞的基本意思和結構。
在古時候,漢字《陵柏》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它仍是由“陵”和“柏”兩個部分組成。
1. 整個墓地被郁郁蔥蔥的陵柏圍繞着。
2. 他在墓地裡種了很多陵柏,希望給先人帶來安甯。
陵冢、柏樹、墓地、陵園。
墓木、墓中樹、陵園樹。
生機勃勃、長青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