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主体,根本。《海内十洲记·聚窟洲》:“ 崑崙 ……此乃天地之根纽,万度之纲柄矣。” 宋 范仲淹 《润州谢上表》:“谓王者万机,必躬亲而无倦,总擥纲柄,博延俊髦,议治乱之本根,求祖宗之故事。”
"纲柄"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构词语素进行解析。根据《汉语大词典》收录,"纲"本义指提网的总绳,引申为事物的关键部分或法度规范,如《尚书·盘庚》"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柄"原指器物的握把,《说文解字》释为"柯也",后衍生出权力、权柄之意,《庄子·天道》有"天下奋棅(同柄)而不与之偕"的用法。
组合成"纲柄"一词时,可作两层释义:
该词在《辞源》修订本中被标注为"古汉语复合词",现代汉语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典籍文献。建议具体语境中结合《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或《故训汇纂》(中华书局)进行深度考证。
“纲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主体”或“根本”,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核心部分或关键所在。以下是详细解释:
“纲柄”由“纲”和“柄”二字组合而成:
古籍引用
《海内十洲记·聚窟洲》中记载:“崑崙……此乃天地之根纽,万度之纲柄矣。”此处以“纲柄”形容昆仑山作为天地的枢纽和万物的根本。
历史文献
宋代范仲淹在《润州谢上表》中写道:“总擥纲柄,博延俊髦”,意指君主需掌握治国根本,广纳贤才。
“纲柄”多用于抽象语境,强调事物的核心地位或决定性作用,常见于古代文献和哲学讨论中。例如,在治国方略中,“纲柄”可指代国家运行的根本原则。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海内十洲记》或范仲淹相关著作。
安抚使襃嘉迸脱朝日莲斥埴雠古垂诫辍步打拦丹江口水利枢纽得失彫伤顶头子短绠汲深度计贩佣奉斋改而更张櫜韔工业国狗门关鬲关情脉脉挂掌宏济郇笺胡貊蒋山箭萌疥痒鸡化鸡羣鹤举察惧色乐品陵绝路德命使闵念牛不喝水强按头披屋庆忌冠人为荣畅三头两面杓窊印收回瘦缺首陀罗四豁田舍儿天枢天正节讬好项背相望响遏行云项发口纵消耗战歊然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