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历荚的意思、历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历荚的解释

即蓂荚。《竹书纪年》卷上:“帝在位七十年……有草夹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一曰历荚。” 徐文靖 笺:“《田俅子》曰:‘ 尧 为天子,蓂荚生于庭,为帝成歷。’”一本作“ 歷荚 ”。《宋书·符瑞志中》:“昔在 放勋 ,历荚数朝。”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七:“蓂荚一名历荚,圣王以是占日月之数。”


见“ 歷草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历荚”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古代传说中一种能标记时日的神奇植物“蓂荚”(也作“历荚”)密切相关。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进行详细说明:

  1. 基本词义与指代对象:

    • “历荚”特指古代文献记载中的一种祥瑞之草,名为“蓂荚”。传说此草每月初一开始,每日生出一片豆荚状的叶子,至十五日则生出十五片;从十六日开始,每日又掉落一片叶子,至月末落尽。若逢小月(29天),则最后一片叶子枯而不落。因其叶片生长与凋落的规律恰好对应月相盈亏和月内日序,故被视为天然的日历,得名“历荚”或“蓂荚”。
    • 来源参考: 此释义源于古代重要典籍对祥瑞的记录。如东汉班固所著《白虎通·封禅》记载:“蓂荚者,树名也。月一日一荚生,十五日毕;至十六日一荚去。” 南朝梁沈约《宋书·符瑞志》亦载:“蓂荚,一名历荚,夹阶而生。一日生一叶,从朔而生,望而止;十六日,日落一叶,若月小,则一叶萎而不落。尧时生阶。”
  2. 文化象征与引申意义:

    • “历荚”作为传说中的瑞草,象征着政治清明、君主贤德、天下太平。它的出现常被附会为圣王(如尧、舜)在位时的祥瑞征兆,体现了古人“天人感应”的思想。
    • 其叶片随月历自然生落的特性,使其成为“日历”或“时序更替”的一种诗意化象征物,有时也用于指代历法本身或其精确性。
    • 来源参考: 对“历荚”象征意义的解读,广泛见于中国古代史书、类书及对祥瑞文化的论述中。如《宋书·符瑞志》明确将其列为祥瑞之一。后世类书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均有辑录相关记载。
  3. 使用注意与辨析:

    • “历荚”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极为罕用,主要出现在研究古代文化、历史、文献或引用典故的语境中。
    • 需注意“历荚”与“蓂荚”实指同一物,“历荚”可视为“蓂荚”的别称或因其功能(标记历日)而得的名称。有时也写作“历日荚”。
    • 来源参考: 字词典及古籍注释常将“历荚”与“蓂荚”互训。如《汉语大词典》在“蓂荚”词条下明确指出“亦作‘历荚’”。

“历荚”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语词,指代传说中能随月历自然生落叶片以指示日期的瑞草“蓂荚”。其词义核心在于该植物的神奇特性及其作为祥瑞的象征意义,主要用于描述古代传说或相关文化典故。

网络扩展解释

“历荚”是一个具有神话色彩的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包含以下两个层面:

一、神话传说中的瑞草

  1. 基本定义
    据《竹书纪年》等古籍记载,历荚(又称蓂荚、历草)是尧帝时期的一种瑞草,生于庭阶旁。其生长规律与月相周期一致:每月初一(朔日)开始每日生一荚,至十五(望日)共十五荚;十六日起每日落一荚,至月末(晦日)落尽。若遇小月(29天),最后一荚会枯萎不落。

  2. 功能象征
    古人将其视为天然历法,通过观察荚数变化推算日期,故称“历荚”。这一传说反映了早期人类通过自然现象记录时间的智慧。


二、文学引申含义

在部分现代语境中(如、2),该词被引申为形容词,形容“过去的事物或旧时经历”,但这种用法较为罕见且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属于个别词典的扩展释义。


补充说明

建议在古文阅读中优先采用“神话瑞草”的原始释义,现代引申义需结合具体语境谨慎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挨冻受饿哀临悲悼贬绌拨繁残逼差度车鎋春见摧轮搭脉弹事典章制度电阻合金动机梵唱反正费力不讨好覆没高粱酒河沙世界黄场呼尔蹴尔狐犬斛觫嘉迹艰诡简素禁闭鯨浦经由津渚举发开裆褲开园口材匮竭老身长子犁轭礼义蒌藤马挝民间文学内外亲念合盘筵拚娇蒲草牵板青供清野苒蒻弱碱梢门麝带绳染时调蜀道易秃丁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