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apsize and sink]∶船只倾覆而沉没水中
(2) [be overwhelmed;be annihilated]∶作战部队彻底溃败,整体不复存在
险遭覆没之祸
(1).倾覆沉没。多指舟船。《三国志·魏志·杜畿传》:“故尚书僕射 杜畿 ,於 孟津 试船,遂致覆没。” 唐 王度 《古镜记》:“忽暗云覆水,黑风波涌,舟子失容,虑有覆没。”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有几只小木船……有时候被大漩涡卷起来急速地打转转,像是转眼就要覆没了。”
(2).陷落;沦陷。《后汉书·西羌传》:“ 閎 无威略, 羌 遂陆梁,覆没营坞,寇患转盛,中郎将 皇甫规 击破之。” 唐 独孤及 《唐故右金吾卫将军河南阎公墓志铭序》:“ 天宝 十五载,二京覆没,公为虏所获。” 清 吴伟业 《观蜀鹃啼剧有感序》:“甫自 滇 而入 蜀 ,北都覆没,西土沦亡,身殉封疆,家罹锋鏑。”
(3).覆灭;全部被消灭。 宋 司马光 《论召陕西边臣札子》:“ 諤 等乃欲復为前日所为,臣见其无復绥州之功,而必有大败覆没之事。” 刘6*伯6*承 《回顾长征》:“要是仍旧采用正面直顶的笨战法,和优势的敌人打硬仗,显然就有覆没的危险。”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覆没汉语 快速查询。
覆没是汉语中具有双层语义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面与引申两个角度解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该词本义指“(船只)倾覆沉没”,如《三国志·吴书·贺齐传》记载“会稽太守车浚值岁荒,上表赈贷,孙皓以为欲树私恩,遣使枭首,遂覆没”。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中亦以“覆没”描述自然之力:“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暗喻舟船遭浪涛吞没之象。
引申层面,“覆没”多用于军事语境,表示军队被彻底歼灭。《汉语大词典》明确其引申义为“全部被消灭”,典型用例见于《宋史·岳飞传》记载的郾城之战:“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与韩常之兵逼郾城……飞遣子云领骑兵直贯其阵,戒之曰:‘不胜,先斩汝!’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兀术之精锐尽覆没于此。”现代汉语中,该词进一步扩展至竞赛、商业等领域,如“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资金链覆没”等用法,此释义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著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有系统论述。
“覆没”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ù mò,主要有以下含义及用法:
船只沉没
指船只倾覆沉入水中,多用于书面语。
例句:
杜畿在孟津试船时,船体失衡导致覆没。
军队被消灭
表示军队或作战力量彻底溃败,整体不复存在。
例句:
敌军在油房坪遭遇伏击,全军覆没。
领土沦陷(较少用)
指地区被敌方占领或陷落,如“中原覆没”。
以上释义综合了多部词典及语料库的解析,主要参考高权威性来源,如沪江词典、查字典等。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完整信息,可查阅相关词典来源。
别头试比物连类拨去不知贵贱采藻蟾逃兔遁车葥趁工酬功报德底襟独怀二婚亲访义甫白覆餗伏桩寒氷寒来暑往鹤唳猿声会得简椠冀北窘辱救过不给开打开怀儿开驶科半铿訇揆枢梅飇苗茨明驼使睦谊逆道乱常平当屏号贫洁泼语前注起电欺压扰躟日不我与鋭很钑花扫弃僧正身在林泉,心怀魏阙谁某疏细宿衞天香国色铁帽子王外加忘记万古长春微画无声虎弦而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