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才。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十:“ 周望 字 仲弼 , 蔡州 人,有口材,好谈兵。”
“口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口材”即“口才”,指人说话的才能或辩才。例如《挥麈后录》中提到:“周望字仲弼,蔡州人,有口材,好谈兵”,意为周望擅长言辞,喜好谈论军事。
若需更全面的例句或古代文献引用,可参考、2、4、5等来源。此词在现代语境中较罕见,建议优先使用“口才”表达类似含义。
《口材》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通过口才表达和控制的材料或资源。
《口材》的主要部首是“口”,它属于左右结构汉字,包含了7个笔画。
《口材》在现代汉字中并不常见,它是古代汉字的一个使用,在繁体中写作「口材」。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口材》的写法稍有不同。在篆书中,它的写法是「口貝」,「貝」是一个表示贝壳或财物的汉字。在隶书中,写作「口財」,「財」表示财富或财物。
1. 他的口才很好,是个非常有口材的演讲者。
2. 这位选手有很多口材,可以说服任何人。
3. 在这个辩论赛上,他用充分的口材赢得了比赛。
1. 才材(指人的才华和特长)。
2. 材料(指作为制作、研究或证明等所需的事物)。
3. 用材(指用于工艺制作或建筑等的原料)。
1. 口才:指通过口头表达和演讲的能力。
2. 辩才:指在辩论、争论或言辞交锋中自如应对的能力。
3. 说服力:指通过言辞或逻辑论证使人信服的能力。
1. 文字:指通过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沟通的方式。
2. 行动:指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和传递信息的方式。
3. 示范:指通过实际演示或示范来表达和展示的方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