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津渚的意思、津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津渚的解释

水边。《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诱致其使”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而令四使见杀,梟示万里,士众流离,屠戮津渚,惭耻远布,痛辱弥天。”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施水》:“ 凌统 被鎧落水,后到追亡,流涕津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津渚是汉语中一个富有诗意的复合词,由“津”与“渚”二字构成,其核心含义指渡口与水中小洲相连的地带,常用于描绘水边渡口的自然景观或作为地理标识。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本义解析

  1. 津:本指渡口,即河流中可供摆渡或停靠船只的地方。《说文解字》释为“水渡也”,引申为交通要冲或关键节点。
  2. 渚:指水中的小块陆地或沙洲。《尔雅·释水》载:“小洲曰渚”,特指被水环绕的浅滩或岛屿状地貌。
  3. 复合义:“津渚”结合二者,强调渡口与邻近洲渚的共生关系,如《汉语大词典》定义为:“渡口边的洲渚;水边渡口”,凸显其作为水域交通枢纽与自然地貌融合的特征。

二、引申与文学意象

  1. 地理标识:在古代文献中常代指具体渡口位置,如《水经注》多次以“津渚”描述河流交汇处的渡口地貌。
  2. 诗意象征:古典文学中,“津渚”承载离别、漂泊或归隐的意象。如谢灵运诗“憩榭面曲汜,临流对回津”(《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以“回津”暗喻津渚的迂回静谧,寄托超脱尘世之情。
  3. 隐逸文化符号:因多位于远离喧嚣的水畔,“津渚”亦成为隐士栖居的象征,如《历代赋汇》载“渔父咏沧浪,隐者栖津渚”,强化其与自然遁世的关联。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明确收录“津渚”词条,释义为“水边渡口”,并引六朝诗文为例证。
  2.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在“渚”字释义中,指出“津渚”为常见复合词,强调其“渡口旁浅滩”的地理属性。
  3. 《中国水利史稿》(武汉大学出版社):分析古代渡口选址时,提及“津渚地貌利于泊船避浪”,印证其作为航运节点的实用功能。

四、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津渚”因交通方式变革而较少用于实际指称,但仍是诗词、地名及历史文本中的保留词汇。其双重属性(功能性渡口+自然景观)使其在文化语境中保有生命力,如江苏镇江的“西津渡”景区仍沿用类似地貌命名。

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www.hydcd.com)
  2. 谢灵运《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3.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纸质版)
  4. 《中国水利史稿》第一章(武汉大学出版社官网电子章节)

网络扩展解释

“津渚”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解释
    “津”指渡口,“渚”指水中的沙洲或小岛,合称泛指水边或渡口附近的区域。部分文献也直接将其解释为“水边”。

二、引申含义

  1. 象征意义
    在人际交往中,“津渚”可引申为沟通的场所或机会,强调其作为连接点的作用。例如古代文献中提到的“士众流离,屠戮津渚”,既指具体的水边地点,也暗含因沟通受阻导致的冲突。

三、古籍例证

  1. 历史文献中的使用
    • 《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注引《魏略》提到“屠戮津渚”,描述战乱中水边地带的惨状。
    • 《水经注·施水》记载“流涕津渚”,通过具体场景体现“津渚”的地理属性。

四、使用场景

“津渚”本义为水边渡口,后衍生出象征沟通场所的含义,需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可参考的详细例证。

别人正在浏览...

扳道扳罾法臂阁羼名抄报辍味打女真倒反帐倒苦水东窗妇独茧抽丝妒女泉遏勃舫舟翻新棼迷愤然感事告示环涂胡涂虫家用电器锦绷襟鬲夸大口悃曲连连轹蹸聋哑砻琢露寝明训慕艳南北卷盘街庆殃秦娘秦醉气宇轩昂鹊巢鸠踞戎役入邦问俗筛帘声英深溪石火风烛失张失智受审四边浄私生子琐务胎甲曭漭铜乐队土笼蔿国文序相命先验论械筏